2
养老目标基金:一揽子基金投资
养老目标基金采取基金中基金(FOF)的形式,由基金经理从一揽子基金中挑选组合基金,通过多元化的二次分散投资,降低资产组合的波动率。与一般的FOF不同的是,为了保障长期养老需求,养老目标基金费率更低、管理人筛选更严格、基金筛选更严格,如一般管理费 托管费平均费率为0.9%,低于股票、混合型基金的1.5%。
风险指数:★★★☆
为了追求基金长期稳健增长,养老基金采用成熟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投资策略主要包括目标日期策略和目标风险策略两类。目标日期策略就是随着退休时间临近,基金资产配置、投资组合的风险逐渐降低。比如在50岁时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为60%,而65岁退休后则权益资产配置比例降至20%;而养老目标风险型则风险偏好是恒定的,包括积极型、稳健型和平衡型。
比如天弘养老2035三年(FOF)的投资策略,一方面根据客户不同生命周期的各类资产的平均风险敞口以及资产配置进行动态调整。另一方面进行底层资产配置,通过基金精选、股票、债券等进行投资。根据其2021年三季报,该基金89.5%的资产投向基金,包括华夏鼎茂债券C、易方达裕祥回报债券、易方达环保主题混合、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等热门基金,不仅符合市场投资风向,也契合国家扶持的产业发展趋势,多元化的配置更是分散了养老投资风险。
盈利指数:★★★★
我国首批养老目标基金于2018年8月获准发行,目前已发行130多只养老FOF。截至12月8日,新快报记者查询wind数据发现,成立一年以上的86只养老FOF基金平均收益高达38%,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也有6.8%。
从产品净值走势来看,大多数养老目标基金从成立起就跑赢了沪深300指数。甚至也有不少养老基金交出了超过行业水平的盈利答卷。比如华夏养老2045三年A从2019年成立以来收益率已经高达78.06%,今年以来收益率也有6.90%,在长期盈利表现抢眼的同时也颇为稳健。比如成立于2019年9月19日的天弘养老2035三年(FOF),即使在疫情期间最大回撤也仅8%左右,相比于全市场混合型基金平均最大回撤-14.29%表现较稳健。
流动性:★★☆
一般而言,每只养老FOF都设置了最短持有期限,一般不短于1年、3 年或5年,这从基金名字中也能看出来,比如天弘永裕平衡养老三年、天弘永裕稳健养老一年。虽然牺牲了一定的流动性,但是可以避免投资者受到市场情绪影响,出现追涨杀跌的行为,另一方面也便于基金经理着眼中长期投资布局。
推荐指数:★★★☆
对于希望养老金能够跑赢沪深300指数、博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的投资者,并且还希望能配置一些权益类产品、分享新兴产业发展红利,那么投资养老目标基金可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鼓励长期终身领取
自今年6月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在浙江省和重庆市开始试点。截至目前,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6家机构的相关产品已相继上线。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相较一般商业保险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主要体现在交费方式更为灵活、可提供不同的投资组合、退保要求更为严格、鼓励长期终身领取等四个特点,引导消费者长期积累养老金。
风险指数:★★★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均为投保人提供了稳健型、进取型两种不同风格账户。投保人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比如,中国人寿的“国寿鑫享宝”设立了A和B账户投资组合,投保人在投保时可以选择一个或两个投资组合账户;太平人寿的“太平岁岁金生”则是采取双账户管理模式,提供稳健型(A账户)、进取型(B账户)两种不同的投资组合。
投保人还可根据需要灵活切换账户。比如泰康人寿的“泰康臻享百岁”就提供进取型、稳健型两种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投资者可以在两个账户自由选择,每年还可以按规则“零费用”进行一次转换。
盈利指数:★★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收益模式为“保底 浮动”型。为了更好地保障投保人养老需求,针对两种不同风格的账户也都设定了最低保证利率。
具体来看,目前6家公司的产品,进取型账户的最低保证利率在0-1%之间,如新华保险卓越优选为1%,人保寿险福寿年年、太保易生福、泰康臻享百岁均为0.5%,国寿鑫享宝、太平岁岁金生则为0。稳健型账户的最低保证利率在2%-3%之间。如人保寿险福寿年年为3%,泰康臻享百岁为2.85%,新华保险卓越优选为2.5%,其他3家产品为2%。
流动性:★★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对退保规定较为严格,且明确养老年金领取起始日最早不得早于60周岁。这也是在鼓励长期终身领取,更凸显了养老保障的本质。对于投保人而言,可选择月领或年领,定制适合自己的养老方案。比如,“泰康臻享百岁”60岁至85岁期间可选择将当时账户价值转换为每月或每年领取的养老金,并提供10年/15年/20年/30年/终身五种领取期限。
推荐指数:★★★★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养老 储蓄增值功能最强。在收益上,最差也有最低保证利率兜底,如果选择的产品不错跑赢通胀是没有问题的。投保人还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更重要的是,当投保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随着年龄、经济条件等其他因素的变化之下,还可以及时调整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
记者观察
养老理财产品应该 更具“养老特色”
虽然养老金融渐成趋势,然而目前养老理财市场产品同质化仍旧严重。比如,从目前首批试点银行理财产品来看,虽然是五年期具有长期投资优势且设置了风险保障模式,但从理财产品具体设计上来看,如风险等级、资产投向等与一般理财产品的差异性并不大。如何突出养老理财产品的“养老特色”,将是各家金融机构下一阶段思考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国民养老理财习惯来看,目前养老理财产品的投资意识薄弱,传统储蓄观念对理财投资的替代效应突出——根据《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1)》,选择银行存款的调查对象人数占比高达50.81%,且仍有15.92%的调查对象尚未进行任何养老财富储备。这就要求银行充分发挥自身投资者教育优势,将养老群体由储蓄端引导至多元养老金融体系中。
在产品设计上,应该通过产品创新切实体现养老理财的本质,延长投资委托期限以实现资金长期投资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进行资产配置。比如通过个人储蓄养老账户形成系统性的个人长期养老金管理规划。从养老的目的出发设定一定的取用规则,避免短期投资,同时做好破产隔离等风险保障措施。
在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看来,在政策方面应该借鉴美国养老目标基金的发展经验,我国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推动全面落实养老个人储蓄账户的搭建工作,建立基金积累制个人养老金体系,并在税收上给与政策优惠来提升养老理财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还应加大银行、保险、基金以及信托行业的养老金融产品互联互通平台。各家金融机构的养老理财产品正从单一产品向综合化一站式方案转变。这样的转变已经有先行者,比如平安集团和平安银行、中国人寿和广发银行等保险集团及旗下银行,充分发挥了银保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更多场景的养老金融服务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