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企业来说,财务是心脏,资金是血液!
“融资难”,使心力衰竭;“融资贵”使血液粘稠。当前在中小企业血管中,流淌的依然是“融资贵”所形成的 “大血栓”。
一旦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利润成为常态,那么,这家公司就离“死”不远了。
一、融资贵:中小企业的生存挑战
2018年2月1日公布的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显示,当前我国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为7.6%,其中,银行贷款作为我国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其较低的成本大大拉低了平均值,小贷公司、网贷等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渠道则均超过了20%。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平均融资成本还仅是利率成本,若再加上保证金、各类费用,成本将超过8%。
事实上,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大部分都高于10%。简单来说,融资成本这笔账可以这么算:
1、高利率垒砌资金“门槛”
在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前,我国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的参考值都是央行的贷款基准利率,并在此基础上上浮30-60%,且一般贷款中实行上浮利率的贷款比重常年都在60%以上。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10月调整后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
2019年8月,LPR形成机制改革之后,报价行以MLF(中期借贷便利)为参考报价,大大提高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虽有显著下降,但仍位于5%以上的高值,特别地,商业银行基于风险补偿考量,给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会较国企再上浮20%。
2、高费用抬升资金“身价”
与国有企业不同的是,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因为自身缺少抵(质)押物需要缴纳风险保证金,此外,还需要担保公司的介入,而较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0%-50%的担保费率进一步推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企业若通过发债来进行融资也并不轻松多少。以一个5年期债券来说,除了利息费用、中介机构费用外,登记托管、发行推介、宣传推广等其他费用约增加年融资成本0.3-0.4%,而这些费用也都成为了压在企业身上的最后几根“稻草”。
5月25日,银保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各环节收费与管理,具体效果如何还需待日后见真章。
二、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背后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球性难题,而“融资贵”在我国尤为显著。表面上看,是高利率、高费用筑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但归根结底还是我国的市场环境所致。
企业单一的融资渠道、利率市场化配套机制不完善以及逆周期调节的后遗症等都助长了融资成本的走高。
1、融资渠道狭窄且单一
一直以来,国内企业外源融资渠道都以间接融资为主。2019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约25.67万亿元,其中,表内融资占比达到了65.25%,持续保持在60%以上的高位;而反观企业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其比重仅13.99%,且一直处于低值发展区域。
单一的融资渠道,对于融资企业来说就好比消费者买东西进入了卖方市场,失去了讲价的话语权。因此,融资渠道的限制是我国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2、利率市场化配套机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存贷款利率基本放开,更多的资金流向了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刺激了新兴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但与此同时,也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一些麻烦。
首先,信息不对称加上资金本身的逐利性,让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供求矛盾在利率市场化之下激化。银行为了降低风险或是获取收益,会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专门的信贷政策,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贷门槛和利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其次,2015年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出现了许多银行为“吸储”而过度竞争的现象,这不仅成为了潜在的金融风险,也使得银行将增加的吸储成本转嫁给中小企业,提高其融资成本。
3、逆周期调节后遗症凸显
其实,融资渠道单一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短板都是历史遗留的经济结构问题,属于“慢性病”;而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在近几年集中爆发还是2008年我国开始的逆周期调节所留下的后遗症所致。
2009-2017年的三轮加杠杆让我国经济暂时度过了金融危机,但是同时也导致杠杆率陡增,特别是企业杠杆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再加上高额的政府隐性负债,金融系统危机重重,降低了资金周转效率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融资成本。
三、“去粗存精”:为企业融资成本“减负”
利率、各类税费层层叠加高垒企业融资成本,摸清了症结所在,“去粗存精”即去掉不科学、不合理的融资费用,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留下合理的、市场化的资金使用“租金”,才能真正缓解企业“融资贵”难题。
1、持续去杠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我国的高杠杆主要集中在非金融企业部门,解决企业的高负债率造成的融资贵问题还需要持续去杠杆。
第一,按市场化方式推行新一轮债转股降低企业杠杆率。公司债权人将其对公司享有的合法债权转为出资,将原有的资金借贷关系变成无需还本的股权投资关系,减少债务的同时又扩大了企业资本金;另外,债转股触及企业的产权制度,还可推动企业尽早建立新的经营机制,调整经营模式。
第二,加大僵尸企业破产或重整的整治力度。对“僵尸企业”的持续输血,不仅会占用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而且会导致资金持续被挤压在低效甚至无效部门,造成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反而加重实体经济杠杆率走高的现象。因此,要加大此类企业的整治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部门的负债率。
2、大力发展股权融资
提高我国社会融资中直接融资比例是满足当前市场主体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及其杠杆率的有效手段。而在直接融资方式中,发行企业债等债权融资依旧属于企业债务范畴,因而,为了在不增加企业负债率的情况下降低融资成本,应大力发展股权融资。
第一,要鼓励建立市场化的企业资本金补充机制。在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下降时,是企业能通过权益融资、股权转让等多种方式补充资本金,逐步将债务融资转化为权益融资,达到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效果。
第二,要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充分利用好IPO融资、定向增发、公开增发等较为熟识的直接融资方式的同时,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引导保险、储蓄等各路资金入市投资。
第三,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提升发行上市审核效率,优化再融资审核流程,降低创业板首发和再融资门槛,完善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机制建设;完善并购重组配套融资政策,丰富融资方式,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一个高效的市场环境。
3、完善利率市场化相关配套设施
在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同时,也要注重完善利率市场化的配套软硬件设施,以消减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要拔掉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烟囱”,打通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可由国务院牵头构建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以统一标准、统筹建设为原则,在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前提下,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
其次,要重视金融科技的力量,运用金融科技实现金融机构盈利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双赢。例如蚂蚁金服、网商银行等民营金融机构在给中小微企业贷款时的零人工干预,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这些背后正是金融科技基础上的风控体系建设;另外,由于传统监管模式与新的业务业态之间还存在需要弥合的区域,因此,要激发我国金融科技的应用潜力,同时配合科创板、金融服务业双向开放等一系列举措,破解中小企业融资贵、实现防控风险方面的并驾齐驱。
结束语
血管的活力,体现着生命的潜力;血液的畅流,形成了生命的张力。民企的活力与张力,就是中国的活力与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