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以来的疫情反复,让部分朋友们不得不居家办公,家庭收入也难免会受到影响。而前几天《2021中国中产家庭资产配置白皮书》的发布,也揭示出了中产家庭财富管理的痛点和困惑,指出子女教育、养老负担和健康医疗是家庭支出的“三座大山”,压力占比分别为48.1%、36.5%和33.0%,这些支出也成为了家庭焦虑的源头。(参考来源:《2021中国中产家庭资产配置白皮书》,2022.05.27)
刚好在上次的问卷调查中,有不少小伙伴反应想更细致了解家庭资产配置的相关信息,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该如何做好家庭资产配置。
01
科学的配置四象限图
做好家庭资产配置,首先要理清家庭中的资产和负债类统计,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比如,家庭的总资产不仅涵盖房产、车子等固定资产,还有家庭存款、夫妻双方每月收入等,负债类的车贷、房贷、日常开销等也要做好记录。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状况算一算,比如如果房贷、车贷的比例超过每月固定收入50%,说明偿债压力大的同时风险也较大,应该更谨慎地进行剩余资产的规划;如果是日常开销占比超过50%,也要考虑适当的缩减开销,以免对以后更重要的项目储备,造成了一定负担,所以做好资产配置的第一步是先审视和了解自己现在的资产现状。
然后根据自己家庭资产现状,来规划适合自己家庭的资产配置。目前比较适宜的家庭资产配置方案,可以参考著名的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这个我们早在之前的节目也讲过,它也被称为“4321”法则,是将家庭资产分为4类,比如3-6个月短期要花的钱占10%; 购置社会保险等医疗保障的钱占20%;配置股票、基金等用于追求增值的钱占30%;配置债券、信托等固定收益类的钱占40%。
02
公募基金“一站式”解决家庭资产配置
标准普尔四象限图其实为我们指明了家庭资产配置的主要结构。接下来就来说下,具体有哪些资产可以分配在这些结构中,一般咱们比较常见的资产类别有现金、债券、基金、股票、黄金、大宗商品、房产等几类,它们的风险收益各不相同。但是如果每一类资产都要去开户和管理,其实也是一个费时间费精力的事情。所以用基金来做资产配置,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更加方便和高效。
随着创新型基金的不断增加,公募基金几乎可以全方位满足各式配置需求,比如固收类产品有货币型基金、同业存单等,债券类产品有纯债类、短债类、固收 等,权益类产品各种股票型、指数型基金等,养老类产品也有养老FOF等针对性较强的基金品种。在我们刚刚提到的《白皮书》里,公募基金以69.02%的超高比例,位列中产家庭未来欲增配的金融产品“榜首”。
(图片来源:《2021中国中产家庭资产配置白皮书》,2022.05.27)
03
家庭生命周期是资产配置“重中之重”
当然了,大家可能更感兴趣的点是在于核心资产方面股债相关的配置比例问题。其实在大概的股债配比比例方面,可以采用著名的“80定律”,就是用80减去家庭支柱方的年龄,再添加上一个百分号。比如在30岁时,可以选择用50%的资产投资股票、基金类,到50岁时,这一比例就应该酌情减少至30%。
同时,家庭资产配置里面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以生命周期作为基准,根据不同的理财目标,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好相关核心资产配比,咱们今天就以基金为例:
如果你尚处在23岁以下的“单身期”,家庭形态是父母家庭为生活重心,年纪轻开支小、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高,核心基金资产配置比例可以选择权益类60%、债券类20%,货币类20%。
如果你正处于24岁到34岁的“家庭形成期”,无论是刚结婚还是已有学龄前的小孩,这个时候的理财目标可能会涉及买车买房、攒钱首付,因此家庭消费支出相对高的同时,风险承受能力也比单身期减弱,比例可以选用权益类50%,债券类30%,以及货币类20%。
如果你正处于35岁到44岁的“家庭成长期”,可能这个时候小孩已经上中小学、房产证也已拿到手,那么该阶段的理财目标就应该是偿还房贷,筹集子女的教育金,这也让家庭开支达到了高峰,抗风险能力再次衰弱,配置比例可以选用权益类40%、债券类40%,货币类20%。
如果你已经处在45岁到60岁的“家庭满巢期”,子女也都迈入了高等教育,家庭收入稳定的同时支出也较上一个阶段要少,可以积累的资产也达到相对“巅峰”阶段,配置比例可以选用权益类30%,债券类60%,货币类10%。
如果是处在61岁以上的“家庭空巢期”,工作退休、子女独立、家庭开支方面负担大幅减轻,而且抗风险能力也达到了最低值,此时应以养老支出为重点,核心资产配置比例可以选择权益类20%,债券类70%,货币类10%。
当然了,宏观层面和经济层面也是资产配置中不可忽略的重点,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回调较为频繁,央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稳增长政策的发力让宽松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债券市场,就可以在资产配置里适当增加债券类基金的比例,比如权益类基金比例下降5个百分点,债券类上调5个百分点,尽量让收益还是风险都会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确保家庭资产处于健康的状态,才能保证我们美好的生活!
温馨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