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信托行业的业务转型持续推进,主动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绿色信托、特殊资产信托等领域业务规模逐步壮大,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提升;遗嘱信托服务模式不断成熟,业务开展取得重要突破;金融同业信托业务模式创新转型,受托服务能力日益凸显。
绿色信托
(一)2020年绿色信托业务发展情况
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绿色信托是信托行业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形式,也是行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协会2019年12月发布的《绿色信托指引》,绿色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通过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债券投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产业基金、绿色慈善信托等方式提供的信托产品及受托服务。
2020年,信托公司在坚守受托人定位、回归信托本源的基础上,充分融入国家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发挥信托制度优势,聚焦绿色产业的投融资和服务需求,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等多个绿色产业领域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托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1.业务概况
2020年以来,在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取得稳步发展,绿色信托在产品形态、业务模式、服务领域等方面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综合运用债权融资、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等多种金融工具,拓宽了绿色项目的资金渠道,有效地支持了绿色产业发展。
据协会调研统计,截至2020年末,信托行业存续绿色信托项目数量已达888个,绿色信托资产存续规模3592.82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2020年度新增绿色信托项目数量为360个,新增信托规模1199.93亿元,绿色信托业务呈稳步增长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信托公司已有绿色信托业务落地,业务存续规模靠前的信托公司包括中航信托、兴业信托、华能贵诚信托、重庆信托、五矿信托、财信信托等。
2.业务趋势与特征
(1)公司战略引导业务发展
2020年以来,信托公司全面强化战略引领,推进绿色信托业务有序发展。在《绿色信托指引》等行业规则和地方监管部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多家信托公司在战略层面高度重视绿色信托的探索和实践,并在业务研究、制度建设、业务规划和团队组织等方面持续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末,已有33家信托公司设立了绿色信托业务部门或绿色信托业务推进小组,2020年度新设绿色信托业务部门或团队的信托公司有14家。其中,中航信托、兴业信托等存续业务规模较大的信托公司已将绿色信托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并在公司经营中深入贯彻绿色理念。例如,中航信托将ESG理念纳入公司战略制定与管理全流程,创新发展以ESG为主题的另类投资和资管产品与服务,持续推进绿色信托标准化和体系化建设,对信托公司践行绿色发展具有较高的前瞻性意义和参考价值。
(2)绿色产业覆盖面不断扩大
2020年,绿色信托广泛应用于多个细分领域,助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协会调研问卷统计,截至2020年末,绿色信托投向的前四大产业领域分别为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生态环境,占存续绿色信托规模比重分别为33.94%、25.76%、17.51%、10.05%(见图20-1)。从产业分布变化看,截至2020年末,清洁能源产业类绿色信托存续规模同比增长62.52%,规模及其增速均位列第一,节能环保类绿色信托存续规模同比增长30.05%。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类绿色信托存续规模显著收缩,同比下降31.27%,这一变化与整个基础产业融资模式的转型有关,成本较高的信托融资已逐步被成本较低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方式置换。
(3)信托贷款仍居主导地位
绿色信托贷款是信托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最为普遍的业务模式。作为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的重要补充,绿色信托贷款发挥着信托在实业领域开展高效融资的传统优势。根据协会调研问卷统计,截至2020年末,绿色信贷存续规模高达1909.12亿元,占绿色信托总存续规模的53.14%(见图20-2),居绝对主导地位。
(4)具有直接融资特征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
2020年,信托公司加速探索实践具有直接融资特征的绿色信托产品和服务,包括股权投资、债券投资、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在内的业务模式不断涌现,绿色信托工具不断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截至2020年末,绿色ABS存续规模为641.84亿元,占比17.86%,仅次于绿色信托贷款;绿色产业基金、绿色股权投资和绿色债券投资的存续规模分别为217.51亿元、184.44亿元和44.82亿元,占比分别为6.05%、5.13%和1.25%(见图20-2)。
华润信托发行绿色资产支持票据(ABN)
2020年8月,华润信托作为发行载体管理人,参与发行“华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绿色资产支持票据”,分优先级、次级资产支持票据,发起机构为华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其对承租人享有的租金债权和其他权利及其附属担保权益作为基础资产,首期发行额度17.82亿元,募集资金用于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共涉及28户承租人。本次资产支持票据基础资产属于绿色产业领域,基础资产现金流全部来源于绿色项目产生的收入,且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产业领域,属于深圳首单“双绿”资产支持票据,为信托发挥制度优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示范作用。
绿色资产支持票据不仅有助于绿色产业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还可以通过结构化设计满足不同类型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产业。
英大信托创新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
2020年9月,英大信托依托股东资源背景优势,以清洁能源领域为业务切入点,创新运用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开展绿色信托,英大信托作为发行载体管理人参与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度新能源1号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成功发行,发起机构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其拥有的对已销售电量享有获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权利为基础资产,首期发行规模14.37亿元(见图20-3)。
ABCP具有“短期限、可滚动”的特点,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盘活存量资产,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和市场化的降杠杆工具。本项目为市场上首单以应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补助资金收益权为基础资产的ABCP项目,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5)依托股东资源禀赋拓宽业务渠道
信托公司开展绿色信托业务过程中通常依托股东资源及地方政府资源优势提供绿色信托产品与服务。例如,华能贵诚信托依托其股东华能集团的能源产业背景,借助其市场、技术、管理优势,重点布局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绿色信托业务。百瑞信托依托其股东国家电投的产业优势,集中参与光伏、风电、储能、智慧能源等绿色相关项目的投融资活动,在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能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效应。英大信托依托其股东国家电网的产业背景和品牌优势,重点布局电力产业链、清洁能源等领域。江苏信托依托当地政府平台,与财政部、省财政厅、银行机构合作设立绿色创新投资信托基金。
(6)节能减排环境效益凸显
2020年,信托公司通过绿色信托支持绿色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强化了节能减排效果,对环境质量改善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根据协会调研问卷统计,2020年绿色信托项目产生的节能减排的环境效益显著。其中,节约水源26573.8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当量798.86万吨,节约标准煤能源256.12万吨(见图20-4)。
(7)推进生态保护与慈善事业融合发展
2020年,信托公司积极开展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向的绿色信托业务,以及融合绿色环保的慈善信托,共同支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末,投向生态环境产业的绿色信托存续规模达359.47亿元。其中,以绿色慈善信托方式开展的业务规模达15.88亿元。
兴业信托开拓绿色慈善信托
2020年12月,兴业信托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达成绿色慈善信托合作,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各个公益领域展开,首个试点领域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首期试点项目将围绕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举办开展相关的公益活动,这是我国首个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绿色慈善信托。
信托公司通过发挥资金管理优势和资源整合服务优势,建立基于多方共识的绿色生态圈,在生态保护和公益慈善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新开拓绿色信托的多元发展方式。
(二)绿色信托业务发展的困难和挑战
2020年,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信托的业务实践逐渐深入,但在业务创新发展过程中,绿色信托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1.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现阶段,绿色领域投资项目的评判标准尚未统一,诸如银保监会定义的绿色信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界定的绿色债券与人民银行界定的绿色债券及绿色贷款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不同市场间的基础资产分类标准无法直接匹配。实际操作中需重新梳理和认定基础资产的所属类别,增加了业务开拓和管理成本,不利于绿色金融政策对产业的扶持效果。此外,绿色金融产品的认证体系和评价标准也不统一,不同机构针对相同或相似业务采取的统计口径和标准各不相同,导致绿色信托的行业统计与评价结果存在标准性差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信托业务的规范化发展。
2.资产与资金属性较难契合
绿色产业的风险收益特征对投资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从资产端看,目前绿色产业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尚不成熟,多数绿色项目受土地转让、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产业政策影响较大,且存在自身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项目投资周期较长、项目内部收益率偏低、现金流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其盈利能力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从资金端看,现阶段的信托资金多以私募发行的中短期理财需求为主,且收益率要求较高,导致其与多数绿色产业项目的风险收益较难匹配。
3.专业管理能力不足
当前,绿色信托业务多涉及节能环保、新能源、环境治理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信托公司对于这类新领域的技术识别、风险评估尚缺少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和团队。同时,信托公司在绿色产业的项目运营管理、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等方面尚未建立科学客观的绿色信托业务制度管理体系,绿色信托业务的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仍需进一步提升。
(三)绿色信托的业务展望
1.业务发展不断契合“十四五”规划新要求
“十四五”规划时期,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绿色信托作为国家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托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的体现,更是信托业服务国家战略、参与经济建设的重大责任担当。信托公司将从战略层面进一步完善绿色信托发展规划,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绿色信托产品与服务,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一方面,在“十四五”规划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信托公司将紧跟国家政策和市场动态,以研究驱动业务,创新探索碳信托的理论体系与商业模式,深度融入绿色低碳产业投资,丰富碳市场的金融供给服务,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在信托业持续去通道、降融资的监管趋势下,信托公司将持续创新发展具有直接融资特征的绿色信托,深入参与到绿色债券市场,绿色股权市场,以及绿色ABS、ABN、ABCP,绿色能源类基础设施REITs等资产证券化市场中,不断拓宽绿色产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助力重点绿色产业长期发展。
2.绿色信托评价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信托业首部绿色信托自律公约《绿色信托指引》引导下,绿色信托将更加规范化发展。在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框架下,现阶段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在行业和监管层面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认定和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引领效应,对完善绿色信托制度标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监管层面将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及行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产业特点及资源禀赋,顺应经济结构性调整方向,从绿色信托相关的业务基础标准、产品服务标准、项目评估标准、行业环保绩效评价计量标准、绿色信息披露标准、金融统计与共享标准、风险管理与保障标准等角度全面构建绿色信托评价标准体系,系统规范绿色信托发展,为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制度保障。
3.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逐步推进
高效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是推动绿色信托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信托业尚未建立统一、专业的绿色信托信息互联平台,这对系统化发展绿色信托、激励信托公司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制定绿色信托长期发展规划形成制约。未来,监管部门联合金融机构、环保部门及企业等相关机构,充分利用大数据及数字化转型优势,破除信息壁垒,共同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这将有助于引导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绿色产业与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的高效对接,提升绿色资产的流动性。同时,平台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信托公司之间绿色信托实践案例的经验分享、相互借鉴并推广复制,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绿色信托业务的长期发展。
4.绿色金融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在绿色信托业务模式日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信托公司将充分利用跨市场、跨行业、跨产品的信托制度优势,整合各类金融资源,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信托公司将依托资产证券化、年金信托、慈善信托等多元化服务信托平台,灵活运用金融工具,通过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可转债等方法增强资产的可投资性,不断丰富绿色信托的服务内涵,通过构建绿色投融资生态圈,有效引导长期稳定、低成本社会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源自中国信托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