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8年政信信托违约中,有一类违约原因属于典型的“新官不理旧账”导致。原地方领导因各种原因离任甚至牵涉到违法违纪问题后,如果遇上资金紧张,新任领导不愿意积极处理,项目到期后遭遇搁置而违约。
虽然近期管理部门专门发文,严禁“新官不理旧账”,但也侧面说明了这类事情的普遍性。政府本身对债务认账,但具体的解决仍然要靠具体职位的关键官员,管理方与重要官员的谈判能力往往决定了项目的解决效率。也正是由于这类原因,都是政信项目,政信信托、政信资管、政信私募基金、政信私募债违约后处理预期完全不同。
实际上在新背景下,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不同风控的政信项目对应的风险分化严重,不能以“政信”等同看待。对优缺点探讨的意义在于,在投资之前,要盯紧项目“缺点”,严格筛选交易对手;而在风险出现之后,则根据项目的“优势”寻找解决方案。对风险厌恶型的信托投资者而言,多探讨一分风险,可能就离安全更近了一步。
政信类的政府平台融资时,从银行借的资金成本一般都比较低,跟政府平台公开发行债券的成本差不多,而定融的资金成本几乎是绝大多数政府平台里面融资成本最高的,从产品的收益率上也能看得出来,投资人通过定融获得的收益能有8%-10%,而投资人如果是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间接购买政信债收益最多也就4%-5%。所以很多人产生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政信项目不都跑去银行借,而要借定融的钱?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融资的主要手段、成本、期限
1、利用土地做抵押向银行贷款。
这一类的融资手段在绝大多数政府平台中都是借款的大头,就拿江油鸿飞来做参考吧,它目前在银行里面的贷款为35.97亿。
这类贷款的资金成本一般在7%左右,其实很多区县级地方的政府平台是没有评级的,他们很难公开发债,地方上要举债,主要就是靠政府平台从银行拿贷款,尤其是在当地有营业网店的银行以及本地的村镇银行,这些输血政府平台的比较多。这类贷款一般要占到地方债务的一半以上。
贷款期限的话,主要是以长期贷款为主,像江油鸿飞去年就从农发行拿了11亿15年期限的授信。平均下来银行贷款一般是5-8年的比较多,超过10年也常见。
2、公开发行债券进行的融资。
这一类的话,很多时候融资成本其实比从银行走非标拿贷款的成本还低,一般票面利率在3-7.5%之间的较多,平均下来融资成本可以以做到最低,所以经济好一些的地方,它都会尽可能的打造几个信用评级不错的政府平台,但是有些地方因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太少,它就很难有优质的政府平台,大佛家乡一个10多年前就被评为小康县的县,当地就暂时没发现有一家有评级的政府平台,上一级的乐山市,也才发现两家AA级政府平台,即:乐山国投,峨眉山市国投是AA级政府平台,乐山辖区其它区县也暂时没发现有评级的政府平台,所以一个地方要培养一个AA级政府平台还是很难的,培养一家有评级的都不容易。
公开债券融资的占比就要看当地的经济实力,经济越好的,它的占比就越高,经济条件越差的,直接没法公开发行债券,现实差异较大。江油鸿飞目前债券融资的存量额度还有22.41亿,也算是一个贷款的大头。
期限方面主要也是中长期的为主,5-8年的期限比较常见,短期的债券比较少。
公开发行的债券,它属于标准资产,发行的债券未来是可以在银行和证券交易所里面公开流通买卖的。
3、从保险公司拿贷款。
走这一类通道的资金也有,它的融资成本跟银行几乎差不多,因为险资本身资金成本低,而且期限长,投放到政信类项目上的期限也很长,而且一般资金量比较大,也是一个很大的金主。
4、非银行类的非标贷款。
银行的贷款其实绝大多数走的也是非标的通道,就是说,银行把钱借给地方政府平台的债,它不能够在银行里或者证券交易市场里面公开买卖交易。能在银行里面公开交易的那种就是标准资产,比如北京债、四川债那种。
非银行类的非标借款主要就是:信托,定融,融资租赁的融资。同一家政府平台从这三个的通道上获得的融资成本相比较,信托的成本一般要低一些,对投资人来说这点也能从相关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上看出,比如都是投一百万,信托的实际收益率比定融的至少要少1-2个点,另外定融的起投门槛几乎是散户能直接够到这类平台的最低门槛,相比政信的投资门槛,信托的起投门槛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够不到。
这三类融资对应的期限方面,定融期限是最短的,一般是1到2年期的多,信托类期限是2到3年期的居多,融资租赁的往往是35年期左右的多。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各类融资手段的风险有多大区别
如果都是同一家政府平台的借款,其实不同渠道的违约风险差异极小,就跟普通人一样,没成为被执行人前,他欠的钱大概率都会还,如果借款人已经成为老赖,这种人即使是从银行借贷的钱都容易违约。虽然政信类项目不同融资通道的风控措施有差异,但实际上差异极小。即使是一家优质的政府公司,如果是非标类的违约,它公开发行债券的价格也会随之暴跌,而公开发债的成本,或者从其它机构拿资金的成本就会急剧升高。所以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平台都仅仅是把定融作为融资手段的有效补充,不能因为定融而拉高了其它融资途径的融资成本。整体融资成本也会严格的控制。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为什么不全从银行拿贷款
地方政府举债的目的主要是为建设地方上的公共基础设置项目,一个地方上大的项目,动不动就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建设完,尤其是各个地方新区的那些建设项目,前期投入都是巨大的,要有各类企业逐渐落户进入新区后,后面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人气起来后新区的地皮价格也才能跟着起来,做到良性循环。
但一个项目的建设往往会在不同阶段时期,建设项目上的花费是不一样的,说白了就是有些年份和月份花的钱多,有些年份花的钱少。假如都不用短期的资金,全部直接一上来就开足马力找银行借最长期限的最大用钱高峰时期的额度,不先说银行是否会同意,即使能同意了,一下拿到那么多钱,也会造成大量的资金闲置。所以我们看到的实际结果就是:各种长期、中期、短期不同期限的资金,各种低、中、高成本的资金也全都要用上,以长期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公开发债为主,配置部分中短期的信托类资金,然后再用短期定融高成本资金拿去补充项目资金的流动性周转。
新的背景下,政信信托是否还有足够投资价值?一旦出现违约等极端风险后,政信项目区别于其他类信托的优势与缺点在哪里,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经历了2018年严厉的去杠杆政策后,近期央行“放水”动作频频,城投债市场明显升温。对应到信托市场上,可以看到基础设施建设类、政府平台融资类等业内统称为“政信信托”的项目明显多了起来,占据了大半江山。
然而,“打破刚兑”的强监管下,自年初内蒙爆出首起政信违约以来,至2018年年底,无论是网红县、百强县甚至地级市都有违约项目出现。虽然大部分信托项目都在延期后得到了解决或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但对投资者来说,有必要重新考虑下:
新的背景下,政信信托是否还有足够投资价值?
为此,有必要对政信项目的整体特征做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明确政信类信托的优缺点之后,再谨慎决策。
优点1:地方政府不会跑路、破产,对债务关系承认
与完全市场化的工商企业相比,例如今年频频上头条的凯迪生态、东方金珏、中弘股份等,中国地方政府不会有破产、跑路之虞。虽然目前的城投平台融资法律上是企业贷款,但实际上融到资金后还是政府划拨分配,等到还款时也是体系内引导资金流转,目前出了风险的政信项目中,地方政府态度有缓有急,但对债务本身仍然是承认的。这是政信项目区别于普通的工商贷款中最根本的一条。
优点2:整体上延期后都会解决,但期限有长短
2018年是以往的“城投信仰”备受考验的一年,从省份上来说,除了之前大批融资的贵州省不少网红县出问题,湖南、内蒙、陕西也都有违约项目出现,一时间城投项目备受质疑。但是为什么到了18年年底城投债又开始火爆了呢?
据券商渠道消息,目前只要是发行规模不太大的城投债,认购倍数可高到6倍至7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上述违约项目的“预后”相对良好,大部分违约都能在延期三个月到半年内本息解决,或者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债券市场上,更是实现了100%解决兑付。相对于资不抵债一地鸡毛的工商贷款项目,政信类信托整体上赢回了市场信心。
优点3:目前收益相对较高,投资性价比高
目前市场上平均收益水平最高的是哪一类信托?出人意料的是,2019年以来,政信类信托收益明显抬升,两年前7.5%以上的预期收益已经可以算得上是高收益政信项目,到今天9%以上的都不算稀奇。
在整个信托市场收缩的背景下,工商贷款类信托项目难以发出来,踩雷的信托公司趋于保守;而有足够安全垫的地产类信托收益又压得较低;相对而言,政信信托数量多,收益高,可选空间较大,受市场热捧也就不奇怪了。
优点4:再融资有发债政策优势
经历2018年央行数次放水之后,大部分投资者对于国家的监管尺度可能就有了微妙的把握。上半年三令五申去杠杆、降债务率;等到地方债务违约之后,还是会通过金融手段释放流动性,并推出一系列新的发债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在降杠杆的前提下,解决地方债务。
一个民企债务违约,可能马上就发不了债了;但城投债违约后,有政策支持的话银行等机构资金还是要对接。目前看来,中央政府对新增地方债务总体上趋于严格管控,但对于存量债务解决仍然是以稳定过渡为大前提的。这里我们仅讨论现象,对背后的原因不做展开。
总而言之,政信信托相对来说风格仍然较为稳健,严格筛选后出现极端风险的概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