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媛媛 上海报道
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产品的二季度报,已在近期陆续发布完毕。
随着这一领域披露数据的产品越来越多、披露的数据越来越多,这些从前做了大量通道、相较公募来说欠缺投研基因的券商资管们,在公募化道路上行进得如何,或许能通过其产品观察一二。
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到券商资管们在进行产品的公募化改造方面进度(产品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这个行业在起步阶段,上半年盈利第一和亏损第一的产品差距并不十分大,相较于内卷的公募行业“押赛道式”投资,券商资管显得更像“认真做收益”。
中信资管产品数量领先同行
根据Wind数据,截至8月11日,全市场纳入统计的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共有333只,这里没有纳入已经拿到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子公司的产品,例如东证资管、国君资管、华泰资管等——由于前述公司已经拿到了公募牌照,市场对其评价往往置于整个公募行业框架中进行比较。
上述333只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中,招商资管的公募化改造产品规模最大,有401.74亿元,共涉及17只产品;中信资管的产品数量最多,共有37只产品,但管理规模略逊于招商资管,为401.6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招商资管的管理总规模较大,但实际上为其管理规模贡献最大的产品“招商资管智远天添利”,是从券商保证金产品转化而来的货币基金产品,本身在规模上就有优势。另一方面,中信资管亦有保证金产品转化而来的货币基金产品,但由于上市期较晚,例如“中信证券现金添利”产品今年7月底才转为公募产品上市,到目前为止没有披露过多信息,因此目前其规模数据并未统计进去。
此外,从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产品的数量来看,目前中信资管改造的产品最多,有37只;接下来就是光大资管,共有36只产品;排名第三的是海通资管,共有33只产品。
而同样具有较大规模体量的其他券商资管,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的产品数量上与前述3家券商对比,则有一些差距,例如广发资管的产品是17只,中金公司目前的产品是14只,申万宏源的产品只有4只。
尽管券商规模大小的数据统计,受到公募化改造产品上市期的影响,目前难以用这一指标去评价或衡量各家券商资管,不过,产品数量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可以观察券商资管们公募化改造的进度。例如在统计数据中,中信建投证券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的产品只有3只,相较同行的确属于偏少的数据。
首尾差距远小于公募
如果说改造数量某种程度上能够观察券商资管公募化的进度,那么随着不少产品不断披露一季度、二季度报告与数据,产品收益表现亦体现着券商资管们公募化改造的能力。
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并不好,尽管经历了二季度的大反弹,但公募产品整体盈利堪忧。
今年上半年,全市场16346只公募产品中,实现盈利的产品有5373只,亏损的产品则有8872只。
其中,盈利最高的产品是嘉实基金的“嘉实原油”,上半年收益为54.66%。甚至于盈利在20%以上的产品,几乎都是投资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或者是投资与大宗商品相关的股票获得的收益。
而亏损最大的产品则是国泰基金的“国泰境外高收益”,上半年收益为-40.39%。不过,亏损较多的产品,亏损原因则是五花八门,包括重仓港股、美股,以及A股的医药生物、电子信息等。
而样本量并不多的券商资管公募产品,其中,有108只产品实现了正收益,127只产品实现了负收益,好坏参半,似乎要比公募行业整体表现更平稳。
剔除掉收益率因异常原因过高的“国联汇富债C”,上述券商资管公募产品中,上半年收益最高的是“广发资管全球精选一年持有A人民币”,上半年收益为5.03%,属于债券型基金;而亏损最多的是“中信证券稳健回报C”,上半年收益为-23.08%,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
实际上,券商资管公募产品的盈利方差没有像公募行业那么大,一方面,是因为上半年实现正收益的几乎都是转型到货币、债券类的基金,这类产品的盈利能力往往差距不大;另一方面,则是券商资管公募化仍在起步阶段,还远未到公募行业“押赛道式”的规模化投资所导致的收益首尾分化极度严重的地步。
涉及到股票投资上,尽管券商资管公募化产品表现也不乐观,但亏损最多的“中信证券稳健回报C”,上半年收益也不过是-23.08%,远比公募行业中“国泰境外高收益”上半年亏损40.39%这一数据,表现要好一些。
“由于券商资管公募化尚在起步阶段,尽管权益投研的整体建设水平要落后于公募行业,但各家券商资管还是在认真搭投研团队、做收益的阶段。不像公募行业,因为内卷过于严重,不少基金产品已经开始重仓押赛道,押中就是王、押错就是熊,所以才会出现盈利第一和亏损第一之间,收益率相差接近100%。”有公募人士对此评价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