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朋友有些惨,每天看着资产缩水的感觉不好受,但相比于买了理财产品的人来说,权益类产品的投资者还是幸运的,因为投入前就做好了价格起伏的思想准备,不像买了理财产品的人,原以为收获的是“稳稳的小幸福”,结果一分钱利息没赚本金还亏损了不少。
很多人没有搞明白为什么理财产品,尤其是R2级别的低风险理财产品也会发生亏损,本文将对此做出解释,希望能够帮到焦虑的你。
取消刚性兑付并不是主要原因有人说近期低风险理财产品发生亏损的原因是银行取消了刚性兑付,也就是不保本保息了。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银行理财产品确实不再有保本保息的讲法了,可即使是以前也不是所有理财产品都保本保息的。
银行理财产品分为5个风险等级,曾经的保本保息产品一般为R1级,从R2级开始就不再承诺保本保息了,也没见那时的R2级理财产品发生亏损。
因此,不再刚性兑付并不是最近发生的那么多起低风险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
计价方式发生了改变是重要原因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全部为净值型,所谓净值指的是该款理财产品的内部价值。
投资基金的朋友应该对净值一词十分了解,每日收盘后能够看到基金的最新净值,每天都会发生变化,理财产品的净值与此类似。
那么某一理财产品的净值到底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了呢?
以前采用的是“摊余成本法”,现在采用的是“市值法”,这两个名词均是会计上的专业术语,理论解释非常复杂,说了大家也不一定能够明白,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设张三花了1万元买了一款预期收益率为3.65%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一年,到期后还本付息。
“摊余成本法”下的净值是将预期一年后能够获得的收益平摊到每一天,1万元本金一年3.65%意味着每天能够获得的投资收益为1元,那么买入的一天后理财产品净值为10001元、第二天为10002元、第十天为10010元、第100天为10100元,第300天为10300元,以此类推。
“摊余成本法”根本不管理财产品运作期间的真实盈亏,反正就是一股脑地按照最后预期能够获得的收益计算每一天的净值。
“市值法”下的净值采用的是每日真实收益,最近金融市场比较颓废,每日净值会跟着市场同步变化。
比如买入后的第一天赚了1元,净值为10001元;第二天赚了2元,净值为10003元;第三天亏了1元,净值为10002元;第四天亏了3元,净值为9999元。
注意,第四天的累计亏损超过了累计收益导致净值跌破了理财本金。
未来随着理财市场的逐步平稳,净值大概率是会回升的,等到期后你会发现实际到手的钱还是10365元,与“摊余成本法下”的情况一模一样。
下面这张图很好地展现了两种不同计价方式下的净值变化情况。
之所以改变计价方式是为了让理财产品的净值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摊余成本法的时候投资者根本不知道每日理财产品到底是赚钱了还是亏钱了。
债券市场的价格波动影响到了理财产品低风险理财产品投资的标的主要是货币和债券,货币类产品非常稳定但收益很低,大家可以看看货币基金的收益就知道了,现在的余额宝(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连2.5%都达不到。
那么理财产品靠什么维持住高收益率呢?靠的是投资债券!
债券分为政府债和企业债,后者的收益率与风险均大于前者,正常情况下投资债券的收益率还是比较稳定的,理财产品中的部分资金买入债券后才能做到预期年化收益率。
不过,最近债券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究其原因是近期国内降息频率较高以及美联储那边的货币政策转向导致债券投资收益不太理想。
投资了债券的理财产品受到波及,净值出现了下跌。
投资者不用过分担心买了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们不用过分担心会,原因有二。
一是并非所有的低风险理财产品都会遭遇净值下跌甚至跌破本金。
前文说过近期理财产品出现的波动主要是由于债券投资收益变化无常导致的,因此如果你购买的理财产品并没有投资债券,或者投资的比例非常低,那么净值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受影响的比较大的是固收类理财产品,这类产品通常会将超过80%的资金投入到债券市场中,大家可以打开手机银行APP看一下所购买理财产品投资的底层资产中债券比例为多高。
二是随着债券市场的逐步平稳净值会回升。
市值法计价外加定期公布理财产品净值让投资人一时无法适应,实际上债券市场以前也发生过收益波动,只是那时我们无法观测到理财产品的真实收益变动,看不到也就不用担心了。
最后大家发现绝大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和购买时给出的预期收益率一样,这是因为债券市场不会一直表现低迷,随着时间的推移收益率会上升,投资了债券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也会逐步回升,就像上文的那张图片那样。
理财确实是有风险的但风险不高,到底会不会亏损不能只看短期的净值变化,到期后你会发现绝大部分的焦虑都是多余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