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企业债券直接融资功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严格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格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通知》对企业债券发行主体提出九项条件。一是申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决策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严禁党政机关公务人员未经批准在企业兼职(任职)。申报企业拥有的资产应当质量优良、权属清晰,严禁将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公共文化设施、公园、公共广场、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市政道路、非收费桥梁、非经营性水利设施、非收费管网设施等公益性资产及储备土地使用权计入申报企业资产。
二是申报企业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企业自身财务信息和项目信息等,支持投资者有效甄别风险,严禁涉及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的虚假陈述、误导性宣传。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基于企业财务和项目信息等开展评级工作,不得将申报企业信用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相关企业申报债券时应主动公开声明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发行本期债券不涉及新增地方政府债务。
三是申报企业应当实现业务市场化、实体化运营,依法合规开展市场化融资,并充分论证、科学决策利用债券资金支持投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四是纯公益性项目不得作为募投项目申报企业债券。利用债券资金支持的募投项目,应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并建立市场化的投资回报机制,形成持续稳定、合理可行的预期收益。
五是募投项目若有取得投资补助、运营补贴、财政贴息等财政资金支持的,程序和内容必须依法合规,必须把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和中长期财政可持续作为重要约束条件,坚决杜绝脱离当地财力可能进行财政资金支持。
六是规范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发行债券融资。严格PPP模式适用范围,审慎评估政府付费类PPP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PPP项目发债风险,严禁采用PPP模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融资。
七是建立健全责任主体信用记录,对经有关部门认定为因涉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和担保活动的申报企业、承销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主体及其主要负责人,加大惩处问责力度,纳入相关领域黑名单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共享,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及时公开通报,并限制相关责任主体新申报或推荐申报企业债券。
八是各地财政部门应当按规定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资金及时支付给依法合规承接政府投资项目的企业,防止地方政府恶意拖欠企业工程款。
九是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应积极组织区域内市场化运营的优质企业、优质项目开展债券融资,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的意义在于控制企业债涉及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地方债务风险,明确提出将企业发行债券与地方债务负担分清,强化企业的责任主体作用。如文件所提及,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企业发行债券必须符合相应申报条件和偿债能力,量力而行,确实需要地方政府参与的,如采取PPP模式合作,应明确双方的权属关系,规避转变为地方隐性债务,从而在不妨碍企业正常融资开展经营的情况下,厘清企业债券发行与地方债务的关系,切实降低地方、企业和债权人三者的风险,防止出现纠缠不清的“三角债”。
来源 / 证券日报
编辑 / 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