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信证券发布公告称,拟公开发行不超50亿元(人民币,下同)公司债券,以满足公司业务运营等需求。不独国信证券一家,今年以来,多家券商掀起“发债潮”,百亿级的发债规模比比皆是,额度高的甚至达800亿元。
业内人士称,一个原因是存量债券置换,此前券商为做大融资融券规模而发行的债券陆续到期,亟须发行新债还旧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券商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竞争趋于激烈,急需补充大量的资本金以做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份额。
国信证券公告:
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和偿还有息负债
国信证券成立于1994年,是深圳一家老牌券商,也是一家全国性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
7月4日,国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国信证券2021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二期),发行规模为不超过50亿元(含50亿元),分品种发行。本期债券品种一期限为3年,品种二期限为5年。
根据此前国信证券发布的公告,该债券的第一期发行规模也不超过人民币 50 亿元(含 50 亿元)。
国信证券去年的业绩实现了稳健增长。2020年度,国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87.84亿元,同比上升33.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6亿元,同比上升34.73%。
具体来看,除了投资与交易业务收入有所下降,其他业务均出现大幅增长,其中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接近百亿元。
而关于此次债券用途, 国信证券在募集说明书中提到,本期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以满足公司业务运营需要,以及偿还公司有息负债,包括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收益凭证和拆借资金等。
“补血”势头凶猛
已有30余家上市券商累计披露发债约4800亿元
此次国信证券发行的规模并不算大,此前已有多家券商获得了更高规模的公司债额度。其中, 尤为令人瞩目的是,今年1月,中信证券发行800亿元公司债券获得证监会批复;今年3月,国泰君安证券500亿元公司债发行获证监会批复。
在监管政策鼓励之下,券商 “补血”势头凶猛。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已有30余家上市券商累计披露发债约4800亿元。其中,发债达百亿级的券商多达15家。
为何券商大举发债?广东一位券商人士对南都记者分析,这可能涉及存量债券置换,此前不少券商发债补充资本金以做大两融规模,随着债券的陆续到期,需要发行新债还旧债。
该券商人士补充道:“目前,国内整个证券行业在业务扩张上相对谨慎,大型券商负债水平不高。加上他们看好未来的业务运营,所以增加发债的规模以提高杠杆。”
据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末,我国证券行业总资产、净资产分别占四家国际同业投行(高盛、大摩、瑞银与野村)之和的36.78%、77.71%;杠杆率3.86远低于上述国际投行14.37的平均水平。
业内也认为,对以后发债的难度及融资利率的判断,也是券商纷纷发债的一个重要原因。
重资本化是大势所趋?
投行和资管业务对资本金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作为资金驱动型行业,券商对资本金的需求量加大。近年来,券商瞄向了投资等新兴业务,业务重心的切换也导致杠杆不断增加,券商也因此纷纷向重资产转型。
深圳一位金融观察人士对南都记者形象地分析:“原来券商主要是做经纪业务,就是拉户头,只要交易就收过路费,属于‘躺赚’的那一种。投行业务原来也好做,基本上是做中间人的角色,不承担大的风险。”
好日子已经一去不返。随着券商的交易费用不断下降以及竞争的加剧,经纪业务能保持住原来的水平就已经实属不易。在此背景下,投行和资管业务成了券商发力的方向,但是这两块业务对资本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拿投行业务来说,券商需要负责承销,如果公司证券发行不出去,就得自己买下来,这无疑会占用资金,”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对南都记者表示,券商现在业务创新的空间不是很大,但监管趋严,所以在资本金上有更高的需求。目前展现出来的一种态势是,业务规模和资金实力紧密挂钩,推动了券商业往重资本的方向发展。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最近的一个观点也认为,随着客户的两融交易需求、衍生品对冲需求不断增长,券商行业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运用能力,重资本化已是大势所趋。
在券商靠资金实力去获取市场份额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
刘国宏认为,当下券商业务发展非常依赖资本,发债是筹措资金的重要方式,单次筹资规模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持续筹资,能否转为业务发展。
他说:“在目前这个阶段,通过资本的扩张可以拓展市场空间和业务领域,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如果不能带来持续的市场效益,很容易被竞争者替代。”
采写:见习记者 王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