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讲了基金的分析与评价,想必大家知道了怎么去筛选好的、适合自己的基金,那么问题来了,选到好基金还不行,还要注重买卖时点的把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择时”。想要做到精准的择时是很难的,用一句生动的话说,就是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飞刀更难。但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把握住大的择时,追求模糊的正确,这样对我们的投资收益将很有益处。
内容比较多,我们分成(上)(下)两节来讲。先来看(上):
一、择时的重要性
基金择时有多重要呢?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1:以A基金为例,如果不幸在2021年春节前入场,截止2022年春节前,将亏18.40%;而如果在2018年底入场,将大赚164%;如果时间再往前推,买在2018年1月高点,则赚89%,比在2018年底买入少赚将近一半。可见,同一只基金,不同时点买入的收益结果差异很大。
案例2:以B基金为例,这只基金是大名鼎鼎的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16年多年化20%,这只基金很牛了吧。但是,如果不幸买在2015年牛市高点,需要4年多才能回本。所以说,即使是好基金,买入时点也是很重要的。买入时点不好,则需要较长时间扭亏为盈。
案例3:以C基金为例,这只基金波动很大,涨得快,跌起来也很猛。如果基金赚钱后不能做到及时止盈,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俗话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基金什么时候卖出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波动大的产品,如果没能及时止盈,收益也会较差。
知道了基金择时的重要性,具体什么时候买入、卖出呢?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些方法和买入策略。
二、基金买入
(一)买入时点判断
1、估值法
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估值来买入。估值看的是市盈率、市净率及其百分位。当百分位低于20%或者30%,我们通常认为处于低估,这个时候买入,安全边际相对较高,未来收益空间较大。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测算近10年估值百分位,可以看到,当PE百分位低于30%以下,基本都对应指数的低点,如2008年底、2011~2014年、2016年底、2018年底。如果把握住机会,都会迎来一波较大幅度的上涨。
这个方法更适合指数基金、行业主题类基金,可以参考相对于指数的估值来判断。对于主动基金,可以参考沪深300、wind全A的估值。
2、股债利差法
判断股债的性价比的一个指标。股债利差,简单来说,就是股票收益率减去债券收益率,利差越高,说明股市更具有投资价值,反之,债市更值得配置。
股票收益率可以用沪深300(或者万得全A、上证综指等)市盈率的倒数来表示,债券收益率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表示。
股债利差的计算公式是:
这个方法好不好用呢?来看股债利差自2015年以来的走势。从这张图里可以看出3个明显的高点(蓝圈部分)和3个明显的低点(红圈部分)。高点代表此时股票收益率高出债券收益率很多,股市性价比很高,理论上应该大幅加仓股票;低点代表债市性价比很高,应该大幅减仓股票、加仓债券。
事实是这样的吗?发现巧合的是,3次股债利差的高点,都对应了沪深300指数的阶段底部;而3次股债利差的低点,则对应了沪深300指数的阶段高点。
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得出,当股债利差数据大于5.5%的时候就可以逐步建仓,大于6%时加大股票配置力度,数据越往上走越可以加仓。当然了,5.5%和6%这个值是比较主观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定。
3、经济周期法
我们知道,不同经济周期,各大类资产的表现不一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经济周期所处阶段,来判断不同类型基金的买入时点。
比如,在复苏期,经济增长复苏,同时通胀较低,这个时候是股票投资的黄金时期,债券次之、现金贬值、商品低迷。此时应多配置偏股类基金,享受经济复苏带来的市场红利。
在过热期,经济增速高,但同时通胀上行,这个时候的配置重点就是大宗商品,与与大宗商品相关的股票次之,现金和债券贬值。此时可以选择多配商品型基金。
在衰退期,经济增长放缓,同时通胀回落,这个时候是债券投资的黄金时期。你想啊,经济不好,也没有通胀的压力,央妈则会采取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利率下行,从而利好债市。这个时候应多配债券类基金。
在滞涨期,经济增长放缓,同时通胀又上上升,这个时候对股市和债市都不友好,而应该是“现金为王”。
4、回撤法
通过基金回撤参考买入时点。可以将基金回撤和历史最大回撤相比,当基金阶段回撤超过历史最大回撤2/3,或者接近历史最大回撤时,可以考虑建仓或加仓。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指数基金,还适应主动型基金,但前提是基金经理没有发生过更换。
以谢治宇的兴全合润为例,从净值走势看,发生大幅回撤的时候有三次,一次是12年、一次是15年、一次是18年,三次最大回撤基本都达到30%。所以从历史来看,当阶段最大回撤超过20%或者接近30%的时候,就是很好的买入机会了。
5、情绪指标:基金发行、融资买入额占比等
除了以上,还可以通过一些情绪指标来判断基金买入时点。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当市场情绪极度低落,人人都绝望时,很可能正是买入基金的好时机。
情绪指标很多,比如基金发行、融资买入额占比等。
先来说基金发行。大家应该听过“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这句话,它指的意思就是当市场情绪火热,基金很好发行的时候,其实恰恰是基金不好做的时候,而当基金好做的时候,基金发行往往处于冰点,不好发行。我们做了一张基金发行和市场走势的图,结果基本是一致的。但有一点要提醒,基金发行特别低迷的时候,市场不一定立刻起来,也可能会继续下跌,但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
再来说融资买入额占比。它指的是融资买入额占A股总成交额的比重,反映了场内投资者借钱炒股的热情和市场的杠杆水平。这个指标的择时效果不错。从历史情况看,当融资买入额占比在10.5%以上,市场差不多就到了高点。当融资买入占比在7%以下的时候,可能市场也走到了低位。
注意,无论哪种方法,前提都是要选择好的基金。另外,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基于历史预测未来可能会失效。同时,任何一个指标都不可能绝对正确,只是站在概率的角度看问题,因此对市场行情的判断也不应仅靠一个指标,还要结合估值、流动性、盈利、市场情绪等多方面指标综合衡量。
(二)买入、加仓方法
说完了买入时点判断,下面说一下买入、加仓的方法。毕竟,大多数人买基金都不是“一把梭”,很多都是边看边买。
1、定投加仓法
最简单的就是普通定投,比如按部就班地每月定投相同的金额,或者可以灵活点,采用估值定投,根据估值的变化调整定投的金额,低估多投,中估正常投,高估少投。对于这类,无需择时,随时都可以开始。
另外一种买入方法可以采取“底仓 定投”。先一次性买入建个底仓,然后再坚持每月定投。建议一次性买入30%~50%做底仓。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到还没积攒多少筹码,市场就涨起来的情况。先建个底仓,市场跌了可以继续定投摊低成本,市场涨了可以赚得更多,尤其适合熊市。
2、指数加仓法
可以根据指数的单日跌幅进行加仓,最好是有纪律性的,而不是凭感觉。比如当单日跌幅大于某个数值,就可以加仓;或者近几日跌幅大于某个数值,加仓。
跌幅阈值的设置是关键。设的偏大吧,很可能会发现加仓的机会较少,手中有大笔资金没有投出去;设的偏小,又可能频繁加仓,最后发现没钱了。
为了找到最佳的参数,以沪深300为例,我们统计了指数近20年的单日、3日、5日、10日四个常用周期内的,跌幅超过一定比例的次数和概率,如下图:
可以看到,单日跌幅超过1%的有954次,发生的概率是20%;单日跌幅超2%的有368次,发生概率是8%。
通过这个表,就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跌幅参数了。如果你期望触发的概率在10%左右,那对应的参数可以设为:“单日跌幅超过2%”、或“3日跌幅超过3%”、或“5日跌幅超过4%”、或“10日跌幅超过6%”。
另外,为了防止市场跌跌不休,指数的跌幅一直超过设定的参数,还需要加一个参数,即“n个交易日不重复触发”,通常默认为10个交易日。
跌幅参数设置完了,具体单笔加仓多少金额呢?依你的资金状况而定,可以是单笔加仓每月定投的固定金额,也可以加仓每月定投金额的2倍。当然,资金量允许的话,跌幅参数设置的越大,加仓的金额也应该越大,这样摊平成本的效果更好。
3、正金字塔式加仓法
说白了,就是越跌越买。打个比方,你把可以买入、加仓的钱分成3份,分别是资金的1/6、2/6、3/6,逐层递进形成一个正金字塔。当跌10%时,加第1份,也就是1/6;当跌20%时,加第2份,2/6;当跌30%时,加第3份,3/6。当然,如果你还有充裕资金,市场继续跌的话,还可以继续加,直到你觉得市场不能再被低估,结束加仓。
这里,我举的例子,跌10%、跌20%、跌30%,有的人可能好奇了,这个是怎么定的?我怎么知道会跌30%?这个最好结合回撤来买,也就是下面我要讲的方法。
4、回撤买入法
顾名思义,根据基金的回撤来买入。可以是等额买入,也可以是正金字塔买入。我来分别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还是以谢治宇的兴全合润为例,历史最大回撤30%,假设我们就可以在回撤10%、20%、30%的时候分别买入,补仓金额1万元。
第一种,把1万元分成三等份,每跌10%,补一份,就属于等额买入;
第二种,把1万元分成三份,注意不是三等份,第一份占资金的1/6,第二份占资金的2/6,第三份占资金的3/6,这就属于正金字塔买入。
说到这,有人可能问了,如果基金没跌这么多呢,比如只跌了15%,万一只补仓了一点怎么办?别急,还有个方法,让你只要回撤加大,就能补上仓。
还是举例说,假设跌10%,补仓=1万元*10%/30%=3333.33元;然后跌到15%的时候,还可以补仓,补仓金额=1万元*15%/30%-第一次补仓的金额=5000-3333.33=1666.67元。如果跌到18%,还可以继续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