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出问题了,但是并没有出现所谓戴维斯双杀下的崩盘。
也许是我的水平低,也许是还需要时间验证,但是我觉得市场恢复的速度,比我们想像的要快。
BS银行被接管的这段时间里,市场确实有过短暂的恐慌,非银押低评级债券借钱的难度确实在增加,但是如果就此判断市场进入“类危机”状态,确实有些过了。
最近大家都在说,这么弄下去,非银肯定有大量信用债抛盘出现。
实际上,无论是中介报价,还是一对一询价,债券市场收益率没有恐慌性上行。有些券确实偏离估值很多成交,但是并不多,大面积抛盘没有出现,反而我看到一些想趁机收高收益债的买盘出现。
市场在走向成熟。
至于资金面,是的,出现了分层。加权利率和最高利率的区间变得大了很多,市场也有很多机构回购违约的传言。
但是我们以上帝视角,俯瞰整个回购市场的时候,你会发现,回购总成交量仍然35000亿这个中枢上下,市场整体仍然平稳。交易所回购利率也相当平稳,最重要的是,非银的流动性状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至于JGH债券的账户,讲真,在做这类业务的时候,大家也应该会想到有流动性风险吧。
实际上,资管新规的出台,我认为有两个精神:一个是资管业务回归本源;另外一个是防止监管套利。
JGH,名为资管,实为投行,本身就是逆风而上的产物,我认为不符合资管新规的精神。
我看到的是:
债券市场的稳定性在增强,恢复的速度很快。
我真的建议大家看一篇文章,是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0年发表的《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这里面有一段“羊群效应”和“动物精神”的描述:
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东西,自己则较少考虑或作出独立判断。从金融市场看,由于信息处理上的困难,投资者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往往是通过周围人群或者业界领头人的行为而提取信息、作出判断,在这种行为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行为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从众性狂热或者恐慌。
那么,为什么大家对资金面的反映会这么大呢?
我认为是好日子过多了,简单钱赚多了,用小川行长的话来说,就是“顺周期”时间太长了:
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有太多的正反馈环,而负反馈不多,因此系统呈现非常明显的顺周期性。
我们并不需要完全重建整个系统,而是需要给系统添加几条负反馈环,这可以充分改变系统的特性。
金融危机往往起源于泡沫的积累及其破坏。在现有的市场结构中,需要在微观层面安排更多的逆周期机制(即负反馈环),以确保金融体系更为稳健。
也就是说,想到整个金融体系更健康,不能让大家一直过好日子,不能有“央行兜底”的预期,要时不时给几棒子,让大家知道疼。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疼了。
吃一堑,长一智,市场自己也在成长。
非银经此一役,肯定也学乖了,不该做的业务,也就不会做了。
经过这次的负反馈,我们发现金融体系还是有些脆弱。小券商小基金为代表的小型金融机构太多了,稍有风吹草动就给人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
所以我们应该尽快推动中小金融机构的整合和兼并。
毕竟大了,说话能被更高的人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