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刘海濛。
从一名车间工人到全市“最美环保人”,刘海濛走过了10年。这是一段怎样的经历?
8月26日,在刘海濛办公桌上一摞厚厚的笔记本中,记者找到了时间以外的答案。
踏实勤勉
他是工作上的多面手
2011年,23岁的刘海濛进入中原石化公司,成为丁烯车间的一名工人。从入职那天起,刘海濛便养成了写工作日志的习惯。
翻开他的笔记本,里面有工作重点、待办事项、会议记录,还有对日常工作的思考和学习,内容杂而不乱,字迹工整清晰。“必须要随时记录,不然一忙起来就会忘,容易有疏漏。”字里行间记录着刘海濛的工作方法,也留下了他的工作态度。
勤勉是通往成功路上的方向标。在丁烯车间,刘海濛先是在苯抽提装置外操岗位,之后又到苯抽提装置和OCC(烯烃催化裂化)装置内操岗位。在6年的基层工作中,他养成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也养成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好作风,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7年,刘海濛在内部招聘中成功考入安全环保部门。他先后负责过危险废物管理、在线监测管理、环保培训、环保宣传、环保统计、环保税核算、信息报送、综合文字等工作。对他来说,工作没有好坏之分,不管负责什么工作,都始终秉持积极、认真的态度去完成。经过不同岗位的历练,让刘海濛成长为工作上能说、能写、能干的多面手。
“海濛业务扎实、作风过硬,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为公司绿色高质量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是公司第二批‘春蕾培训班’的优秀学员。”中原石化公司安全环保部副经理关清海肯定地说。
刻苦钻研
他是业务上的排头兵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到环保部门工作后,刘海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环保法律法规和危险废物管理知识进行学习。
经过系统学习后,刘海濛对公司原有危险废物进行进一步识别,从开始的六七种,到后来识别出6大类27种。《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实施后,刘海濛和同事再次进行危险废物识别,细化到9大类29种。
“危险废物的合理处置,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管理精细化和回收得当的情况下,危险废物完全可以‘转危为安’,甚至‘变废为宝’。”刘海濛大力推进公司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裂解炉氮氧化物提标改造等环保隐患治理项目,积极响应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号召。同时,按照国家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运输、处置等全过程监管体系,持续提高危险废物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目前,中原石化公司危险废物全部送至具备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处置率100%。
在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的同时,刘海濛还想方设法带动更多人。2018年4月,刘海濛牵头组织举办“排污许可证及环保税培训班”,特邀中国石化抚顺研究院韩建华教授为公司员工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在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员工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环保文化建设。因业绩突出,刘海濛被中石化集团公司评为“2018年度环境保护先进个人”,并在2019年被市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聘为“濮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
“绿色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作为一名环保人,我们工作向前推进的每一步,都将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这让所有努力都变得更有意义。”刘海濛说。记者 王庆红 实习生 樊雨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