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第三人民医院,有这么一个人:她不在临床一线,却每天想方设法和病毒对抗;她没有治病救人,却用自己专业的感控知识为一线医护人员筑起一道钢铁防线。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闻令而动、向险而行,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她,就是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控办干事王涵。
撑起一线医护人员“保护伞”
今年38岁的王涵,于2002年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先后在输液中心、烧伤整形科工作,在临床一线一干就是十几年。2019年,她从护理岗位调整到目前所在的感控办,从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医院感染风险防控是医疗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医务人员落实防护的“鞭策绳”,又是医护人员身体健康的“保护伞”。对于刚到新岗位的王涵来说,感控工作陌生而新鲜。她不断加强学习,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汲取各种感控知识,快速成长为科室业务骨干。
2020年,疫情席卷而来,王涵迅速冲向了医院感染防控第一线,承担全院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及消毒隔离培训、检查督导工作。考虑到各临床科室工作时间不固定,王涵就每天在不同科室间来回奔波,详细讲解如何穿脱防护用品、如何处置医疗废物垃圾、进入不同区域应戴带何种口罩等感染防控知识,并对相关操作进行示范。
为确保防控无死角,除了医护人员,王涵还对后勤、保洁人员分层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将院感防控理念及知识灌输到每名职工,确保了医、护、患的“零感染。”
她是家人眼中的“工作狂”
参加工作以来,王涵的日历中,几乎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经常是早上出门时儿子还没有醒、晚上下班时儿子已进入梦乡。繁忙的工作使她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在一起,以致在儿子的作文中被称为“旅客妈妈”。
对工作问心无愧的王涵,提起家人很是惭愧。她清晰地记得,2019年刚到感控办时,正是医院评审二级甲等医院的关键时刻。连续几个月,她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直到有一天,她接到了数学老师打来的电话。“工作再忙,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啊!”在学校,面对老师责怪的话语,王涵哽咽地说不出话,只是一味地说:“我以后一定注意,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可是,她一旦投入工作,还是会忘了时间。
“感谢家人这么多年对我的支持和理解,既然我选择了这份事业,就一定把它干好。不过,以后我也会尽量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王涵微笑着说。
守好境外疫情输入“防火墙”
2020年3月,国际疫情逐渐肆虐,防控工作出现新变化,入境人员防疫问题成了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3月16日上午,王涵接到新的命令,赶赴北京首都机场河南转运点濮阳市入境人员转运工作组工作。
任务就是命令。在回家简单收拾几件衣服后,没顾得上叮嘱孩子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王涵就直奔北京。在熟悉工作流程、运送路线和救护车清洁消毒、转运人员防控工作方案后,3月17日起,王涵便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转运工作中,每天坚守在首都机场转运点,认真做好入境人员信息登记、防疫宣传、闭环转运、人文关怀等工作。她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重,时时处处潜伏着危险:国外疫情凶猛,入境人员众多,抵京时间不同,离京时间各异,加上转运驻地、临时集中隔离点的多个酒店、机场、车站相距较远,运送任务十分繁重。由于不舍得上卫生间而浪费防护服,她给自己定下了少喝水、带上尿不湿工作的“规矩”,一餐只是匆匆几口盒饭、几块饼干。她白班、夜班连轴转,24小时严防死守、无缝对接、闭环转运,确保了每一名入境返豫返濮同胞的安全,守好了全市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火墙”。
如今,王涵仍工作在医院感染防控第一线。“我所做的,是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院感人的职责所在。今后,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专业、责任与担当努力践行感控精神,为一线医务人员筑牢最强防线!”王涵坚定地说。记者 樊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