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新品类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把好网红食品的“质量关”(网上中国)
在山东省临沂商城食品电商供应链基地,销售人员正通过直播带货推荐食品。许传宝摄(人民图片)
自热火锅、半成品拉面、速食螺蛳粉……近期,众多网红食品品牌强势崛起,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数据显示,受“一人食”与“宅经济”等影响,加之电商直播等形式助推,网红食品已成为消费市场的热门增长点。但食品安全、虚假宣传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专家指出,市场多方参与者共同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互联网市场生态环境,才能持续提振消费信心。
网红食品正走俏
“看完网红拉面的测评视频,我一次就入手了5个口味,现在也经常‘囤货’。”大学生小陈是某网红速食品牌的忠实拥趸,对做法和口味如数家珍。“防疫期间宅家,外卖不好点,自热火锅、自热盒饭、半成品面食就是‘救星’。”
以即食食品为代表的网红食品掀起消费热潮,新品牌、新品类不断涌现,获得众多年轻消费者支持。有机构数据显示,淘宝、天猫平台2020年方便速食市场总成交额达213亿元,市场规模可观;其中,方便面食、即食螺蛳粉、自热火锅等品类表现最为抢眼。此外,35岁及以下消费者成为网红食品的下单主力;四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占总支付人数比例近40%,下沉市场空间广阔。另据《2021中国食品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2021年包装食品、自热食品、预制菜肴等品类仍将加速成长,代餐、功能食品等聚焦健康的细分品类将获更多关注,整体消费市场持续革新。
一批新品牌乘势崛起,一批创业企业随之走到市场的前台。今年2月,自热火锅品牌“自嗨锅”完成逾亿元C+轮融资;1月,方便面食品牌“拉面说”获近5年内第6轮融资。2020年12月,轻食品牌“王饱饱”进行数亿元C轮融资……行业资本助力下,创新企业的品牌创新日益活跃,新产品不断“破圈”,冲击传统食品企业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升级选择,推动消费市场活力涌动。
直播电商助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加快,新兴的消费需求、消费方式、消费活动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网络直播带货对防疫期间的市场活跃与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受直播电商带动,网红食品品牌把握线上流量入口,乘势而上。有机构统计,仅今年1月,知名网红李子柒旗下螺蛳粉产品参与电商直播场次就近1700场,直播销量超85万份,销售额超过3100万元。正因为直播与新品牌的相互赋能,销量奇迹才得以实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9610亿元,同比涨幅121.5%。随着直播逐步扩展至电商各领域,预计2021年直播电商整体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未来,“直播间”仍会是网红食品的流量必争之地。
部分网红食品品牌还积极打通线下零售渠道,力争线上、线下不留渠道短板。同时善用互联网内容流量逻辑,抓住短视频APP、兴趣社群等“讲故事”平台,用符合产品风格的策划,推动产品触达目标消费者。
此外,消费群体的变化也是网红食品“爆火”的原因之一。年轻群体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生力军,消费品牌的对应“打法”也应随趋势变化做出调整。有业内人士指出,年轻群体快速改换品牌的消费习惯,造就了如今大量的网红品牌;年轻消费者的新圈层、新偏好也为细分市场的新品牌带来机遇。
食品安全守红线
网红品牌引领消费潮流,但部分产品食品变质、虚假宣传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却屡有发生。今年1月,消费者投诉某网红代餐品牌促销活动涉及虚假宣传;今年2月,有消费者发帖投诉称某知名自热火锅产品的发热包突然爆炸;今年3月,某热门品牌螺蛳粉被消费者投诉吃出烟头。食品行业的老问题成为新兴市场的“绊脚石”。
刘俊海指出,商业实践中,不少互联网企业与电商偏重发展,忽视规范。由于消费者维权成本高于维权收益,很多消费者面临维权窘境,必须多方共同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现代互联网市场生态环境。立法上,“宜细不宜粗”,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可诉性与可裁性;司法上,“凡诉必理”,通过尽快建立消费者公益诉讼等措施,完善司法救济体系;行政上,政府有义务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指导、行政调解与行政处罚等手段,维护互联网市场秩序。同时,完善行业自律体系与媒体监督体系,敦促企业慎独自律,通过强化质量管理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外,网红食品参与直播营销,也必须警惕直播间发布虚假信息误导用户等违规行为。刘俊海指出,直播模式容易导致消费者的冲动与不理性,有必要对互联网直播营销市场予以规范。销售者在直播平台上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有权利主张直播平台与食品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名人直播带货如涉及虚假宣传或造成消费者损害,名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直播营销平台也应健全投诉举报机制,降低直播举证难度,协助消费者维权。
专家表示,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只有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共促市场激浊扬清,才能持续提振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