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评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五十年前 这“乒”的一声全世界都听到了! 31省份已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7562.3万剂次 国家安全教育送进大学课堂 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久居条件恶劣的囚室,他却说自己是“世间最幸福的人” 科学保护修复治理黑土地 盐碱地保护性开发刻不容缓 本周欧冠比分预测分析多特蒙德VS曼城蓝魔大热恐成忧 今晚欧冠盘口预测分析利物浦VS皇家马德里心水推荐 茅台镇白酒贴牌哪家好?茅台镇排名前十的酒厂有哪些? 五矿经易期货有限公司拟变更为五矿期货有限公司 北京期货商会走进郑州商品交易所 根治高费高价市场顽疾 银保监会首次统一规范产寿险公司意外险业务 外贸“开门红” 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同比增29.2% 年内私募基金产品备案近万只 证券类产品占比达77% 加速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一大波减税降费“红包”落地 4月14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加速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一大波减税降费“红包”落地 闲鱼租房乱象追踪:违规被约谈后房源信息真实性仍靠“房东自觉” 直击国元证券业绩说明会:力争“十四五”行业综合能力排名进入前二十 券商炒股哪家强?4家收益超百亿中信证券以178亿折桂 发改委明确将海南纳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 拓宽重大项目建设融资渠道 24项城镇化重点任务发布 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被提及 PPI和CPI“剪刀差”扩大 制造业直面大宗商品涨价压力 市场购基热情骤降 新基金主动延迟发行 上周新发925款银行理财产品 固收类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平均业绩基准为4.17% 熨平“猪周期” 生猪期货来帮忙 券商自营业绩整体向好 重仓股表现分化 银行网点转型“拼服务”:“刷脸”就能取现金 “扫码取款”遇冷 增长近三成 一季度我国外贸迎来“开门红”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3月定存利率城市排名:重庆、广州等城市存款利率排名靠前 一季度外贸“开门红” 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IMF拟今夏增发特别提款权 利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作用明显 一季度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增长28.4% 一季度外贸迎来“开门红” 进出口大增29.2% 银行代销他行理财产品成为“新现象” 三部门明确2021年-2030年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 跨境电商进出口金额借政策利好同比高增 8家上市公司一季报“剧透”喜讯 场景变革倒逼保险业务转型 优质金融服务成未来主流趋势 央行释放暖意信号纠偏市场预期 A股市场的两个担忧:一半儿有道理 明星基金经理“新宠”名单曝光 释放两大投资信号 万亿资金忙搬家 信托强势杀入FOF蓝海 货币政策继续稳字当头 展示三重“平衡术” 上市银行代销保险 去年再度“下滑” 恒丰银行首笔“碳中和”国内保理融资助力清洁能源生产 资产配置大时代 公募FOF站上新起点 五矿信托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刘雁:家族财富管理业务是公司重点打造的核心板块 华东医药涨停:医美产品Ellansé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化工板块一季度业绩预盈,股价反而暴跌为哪般?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社科评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1-04-14 15:25:50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科评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集中凸显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伴随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浪潮,阶层利益结构不断调整、人口流动性加剧、新型社会矛盾风险传导性增强,市域正在成为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产生地和聚集地。因此,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不仅恰逢其时,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我国行政架构中,市级处在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着眼于市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以城带乡、以点带面的特殊定位,指导推动以设区的市作为完整治理单元,发挥市域在制度建设、方法运用、资源统筹、技术支撑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着力将重大矛盾风险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市域,确保矛盾风险不外溢、不扩散,最终推动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市域社会治理是一种可以弥合宏观国家治理结构与微观基层治理行为的联结式枢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中坚带”作用,能够构筑起国家和基层之间的桥梁。总之,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和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还是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基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可以进一步从治理理念、治理体制机制和治理手段三个方面构建一条整体化、立体化、迭代式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路径。

第一,治理理念先行,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心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这标志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将走向一个崭新、明晰的方向。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以治理理念为引领,不断为其注入“强心剂”。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方向掌舵和凝心聚力作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多方联动市域治理“共治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其次,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前,在我国的社会治理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需要我们更加用心用情用力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要凸显市域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重视和保障人民在市域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地位、作用,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抓好社会治理领域的民生工程,在增进民生福祉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最后,要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市域统筹协调功能。根据市域治理的复杂性、长期性和不确定性,要从全周期管理视角构建市域统筹协调功能,发挥行动主体和资源要素的潜在效能。特别是针对条线垂直管理和街镇属地管理缺乏联动、信息屏蔽、难以形成长效合力的问题,需要注重将“条条”部门的专业管理与“块块”部门的属地管理优势相结合,实行“条块联动、块抓条保、属地统领、捆绑考核”的属地化条块联动管理模式。

第二,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拉动“新引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市域层级治理活力。首先,进一步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统筹市域各方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引领作用,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引领力,把党的领导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服务群众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城乡联治的一体化领导体制机制。明确各层级治理职能,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镇强基固本的市域社会治理链条,充分有效发挥各个层次党委和政府职能作用。其次,建立高效灵活的智慧治理体制机制。要加快形成党政部门、社会组织、公众等治理主体积极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以破除数据壁垒和技术鸿沟,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协同共治。在社会治理相关部门之间构建起信息共通、资源共享、问题共处的高效协调机制,形成部门协作、系统联动的社会治理体系,有效整合社会治理力量,发挥市域社会治理的最大效能。建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收集、获取、交换、利用渠道,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有效传递。通过设置治理联席会来汇聚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推动治理工作稳步进行。最后,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学习交流培训机制。一是建立并完善学习机制。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科学认识市域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指导方针和实施办法。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培训会,使其更加准确地掌握市域社会治理的概念和内涵,统一思想认识,提升理论水平,增强业务能力。二是构建常态化的培训工作机制。引入大数据管理、数字治理人才和课程资源,加强对市域社会治理人才的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提升人才队伍利用数据驱动市域社会治理的能力。三是建立省际工作交流机制。举办高水平的经验分享会,促进省际、市州的经验交流,集思广益,增进对市域社会治理的理解和创新。

第三,治理手段多元,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工具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不断提高治理能力,丰富治理手段,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的“工具箱”。首先,要加强法治保障,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集约高效的市域社会治理法治体系,实现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并构建严密的市域法治监督体系,健全立体化的市域法治监督网络。其次,要强化“智治”支撑,尤其要突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学创新在市域资源整合和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要在市域层级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并进行有益转化。未来政府的治理不是部门中心,而是将政府多层级多部门功能整合成功能模块。因此,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建设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功能模块。将政府多层级多部门功能整合成功能模块,更多地开发诸如“城市大脑”等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的应用模块,推动数字技术、组织创新及治理体制改革的协同增效,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综合治理效能。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水平。推动基层综治中心、专业性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等平台建设,通过平台整合资源,实现联调联动。大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运用,促进信息互联互通互享。最后,坚持以督促建,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市域社会治理质量监测体系。一方面,应设置一套完整、系统和科学的监测指标,借助数据综合治理平台,按照监测指标进行市域社会治理质量的监控,对公共服务、纠纷调解、矛盾处理、社会福利、技术赋能等治理事件进行全方位监测。另一方面,应确保形成监测闭环。其中监测前的理念、目标和设计必须清晰,监测中的组织保障、人员配置和资源调配方面必须实现优化配置,监测后的反馈、奖励、罪责和容错等必须落实到位。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朱延静】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