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潮风盛行,不少网友纷纷下单知名国产球鞋。但下单过程中他们却发现,很多爆款不是断货就是涨价,而且幅度令人咋舌。
打开社交媒体,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网友对于目前知名国产鞋涨价、缺货的讨论——
国产鞋涨价到底有多“疯”?
此前有媒体爆出,在某App上,参考发售价1499元的李宁韦德之道4银白款,页面显示仅42码有货,且售价高达48889元,涨幅高达31倍。目前该款鞋已经下架,但在该App上,从其他李宁鞋的价格变化中仍能看出端倪:
这款李宁球鞋的发售价格为699元,但目前39.5码的售价已高达10389元,最低的42码价格也在5299元。
根据其最近的购买记录可以看出,从3月28日至今,该球鞋价格已从4000元左右上涨到目前的5000~6000元。短短9天时间,价格上涨了近2000元。
想“炒鞋”赚钱?小心当“韭菜”
什么是“炒鞋”?
所谓“炒鞋”,炒作的就是鞋子,大多是一些限量版的球鞋。在本次的炒鞋事件中,被炒上天价的李宁、安踏等国产品牌球鞋,也有许多是限量版球鞋。
收藏喜爱的球鞋,本属兴趣爱好,然而,“炒鞋”暴富的神话以及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让“炒鞋”市场愈发疯狂。
一位叫马克的球鞋博主介绍了一份网传“炒鞋”操盘路径图:球鞋发售后,有大资金入局,也会有散户收货;大批量收购、囤货后再去平台抬价到足够收益的价钱出货。社交平台上类似庄家的人并不少,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赚钱方式。
马克表示,这些类似庄家的人会通过一些社交平台或专门的球鞋平台,向他人介绍自己通过炒鞋赚了很多钱,并以“低门槛”为由诱饵使散户参与。而后通过建群将这些散户集中起来,用集资的方式抬高价格、操控市场价格。
“炒鞋”真的遍地黄金吗?
有业内人士指出,“炒鞋”并非“遍地黄金”。在少数人一夜暴富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亏损。当把“炒鞋”作为理财手段,分期贷款、借钱“炒鞋”,甚至是集资去“炒鞋”,并指望以此一夜暴富,大家就需要小心了。
专家分析,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可炒品种越来越少,一些民间投机资金盯上了“鞋圈”等过去比较小众的投资圈。
“炒鞋”圈资金量越大的人,就能接近更上游的经销商直接拿货,从而形成垄断、哄抬鞋价,最终形成“割韭菜”的“杀猪盘”。散户、小贩,乃至很多没有收入的学生就被裹挟其中,成了“活韭菜”。
除此之外,一旦“炒鞋”失败,贷款逾期归还,还会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对于目前“炒鞋”的现状,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认为,消费者如果只是听说炒鞋可以赚钱就盲目入场,很可能面临很大风险。
岳屾山:其实这就有点像击鼓传花,价格不断炒上去,但到了顶点或者鞋大量进入,这个泡沫戳破了的时候,一定是有接盘的。接盘的这些参与者或者消费者可能就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割掉了。利用市场行情超过了商品价值本身的这种议价行为去炒作商品,其实风险非常大。
“炒鞋”背后存在违法问题
早在201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就曾发布题为《警惕“炒鞋”热潮,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明确提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在简报中,央行上海分行提到“炒鞋”交易中出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
2.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
3.操作黑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除此之外,近年来炒鞋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目标群体朝着低龄化发展,被害人也多以在读高中生、大学生为主。
同时,炒鞋行为对于国产鞋行业也会有很大的伤害。炒鞋客通过非正常手段把国产球鞋的价格升到畸形地步,脱离了国产球鞋的真实价位,最终伤害整个行业。
说到底,鞋是用来穿的,而不应是用来炒的,“炒鞋”这种疯狂的做法和歪风邪气必须被遏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行业得到健康发展、不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