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较|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北方族群多要迁徙中原? 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新冠病毒“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 西方就所谓新疆人权问题的不实指控意在阻碍中国发展——访塞尔维亚前资深外交官 中国气象局: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 中国援助的第二批新冠疫苗运抵玻利维亚 教育部:进一步加大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 教育部:“十四五”期间加快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气田水下采气树全部安装就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启动首年招生 教育部: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 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新疆棉农讲述他们如何种棉花 王毅谈中东六国之行成果:将同六国继续在彼此核心利益上坚定相互支持 28至30日云南瑞丽累计发现阳性样本9例 已实施交通管制 甘肃“法”护中医药:将其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海关总署:严厉打击非法引进、携带、走私外来物种行为 承和堂旗帜下三款产品销售火爆 百年荣光·智会追梦暨最美追梦人节目开拍仪式成功举办 黄绍东讲述 当环保与智能制造相遇 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区扩至七地 国家将建碳排放交易基金 不再新建地方碳交易市场 券商年度业绩亮眼 多元化战略带动转型 3月31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2020年A股上市险企高管年薪谁最强? 中国平安四高管税前薪酬过千万元霸榜 挖掘机指数“剧透”基建活力 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开工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增强 保险行业转型进行时:通过提高代理人质量驱动保费增长 助力领跑数字经济 合肥阿里中心正式启用 Archegos爆仓事件教育了谁? 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已达178家 超九成预喜,扎堆五行业,机构高频点赞19只绩优股 3月3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民生银行2020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6.25% 新发银行理财产品仍以固收类为主 去年净值型理财债券配置占比超四成 郑商所修订玻璃期货业务规则 将于FG2204合约起施行 计划投资4383亿 浙江省“十四五”安排能源重大建设项目29个 生猪价格连跌8周 今年来已下跌逾三成 跌出机会了? 医美新龙头15天涨逾60%! 基金带头掀起“调研热” 公募大年水涨船高 11家基金公司净赚均超10亿元 一场“数字经济”的头脑风暴 大商所增设128家场外会员 新增15个品种基差交易 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要靠创新生态助力 中金公司2020年净利增逾7成 加快做强做大步伐 4月流动性扰动因素增多 央行料施援手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0)》发布 超半数银行家对“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速保持积极乐观 减税红利持续释放 专家建议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形成长久机制 国有六大行2020年成绩单揭秘:净利润11382.24亿元 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分时” 税收政策优化缘何先行 集中供地政策相继“赴约” 房企多元化投资谋稳健增长 真刀真枪斩断经营贷炒楼利益链条 富时罗素确认将中国国债纳入其旗舰指数 纳入过程36个月内完成 权重将达5.25% 数字经济发展有大招 5G赋能数字经济论坛探寻发展密码 部分银行净值化理财产品占比已超七成 投资者教育应更接地气 内江签约20个数字经济等项目 总投资71.43亿元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中西比较|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北方族群多要迁徙中原?

2021-03-31 12:26:53来源:中央社院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谐之魂。日前,中央社院第一副院长潘岳所作《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一文,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各族人民交融形成命运共同体并重建大一统国家的故事,解析为何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后却无法再造统一欧洲的原因。本文摘自其中。

国际突厥学者列为始祖文物的《阙特勤石碑》的突厥文一面上,突厥可汗哀伤抱怨:为什么回纥要与唐朝合作而围攻自己,为什么草原族群总是要迁徙到中原去生活。

这是游牧社会不团结吗?不是。从地理气候上说,每当草原寒潮来临时,北方的游牧族群都会向南迁徙。从资源禀赋上说,草原地区所能承载的人口只是农耕地区的十分之一,游牧族群必须从中原获取粮食、茶叶、丝麻织品以维持生存和开展贸易。中原对周边族群强大的吸引力之一是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与更北的族群愿意向西发展不同,漠南族群更想与中原融合。他们与中原共享着北中国经济交通网络,更容易在荒年获得粮食,更容易以低廉成本进行贸易,从而多次形成经济社会共同体。久而久之,从地理到经济,从民俗到语言,从文化到制度,1500年后,一个囊括东北亚的政治共同体最终形成。

燕然山之战后,南匈奴深入汉土,在北方边郡游牧生息。由于汉朝怀柔远人的政策,他们不缴税赋,但要接受郡县制的人口管理。今天在宁夏、青海、内蒙、陕西、山西发现南匈奴墓地,既有汉式墓穴,又有草原的头蹄葬,青海还出土了受封匈奴首领的“汉匈奴归义亲汉长”的骆扭铜印,胡汉文化彼此交融。南匈奴南下前后,内迁的还有西北的氐羌、东北的鲜卑、漠北的羯人。三国后期由于中原人口剧减,魏晋不断“招抚五胡”。百年间,内迁的五胡约数百万人,其中,匈奴70万,羌人80万,氐人100万,鲜卑250万。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总人口1500万,汉人只占三分之一。有人误以为“汉化”就是“同化”,是“大族群”靠着人口数量的绝对优势改变“小族群”的生活方式。但真实历史是,北方五胡族群不仅军事占优势,人口数量也占优势,完全可以按照老习惯“牧马中原”,完全可以“胡化”汉人,但他们却主动选择了一条“汉化之路”。

五胡族群之所以执著于“汉化”,是因为汉文明之精髓在于长治久安的超大规模政治体的构建。游牧族群虽具有军事优势,但若不是吸取了汉文明的制度经验,是无法战胜自诩“正统”的南朝的。“汉制”不是“汉人”的习惯法,而是一种无偏私的理性制度。夷与夏不是看血脉看习俗,而是看文明看制度。即便是汉人,不去继承发扬汉制精神,也会失去华夏传人的资格。

“汉化”不是“被汉人同化”的意思。西汉初期,没有“汉人”,只有“七国之人”。司马迁写《史记》时还用七国之人来描绘四方人民的不同性情。自汉武帝之后,“汉人”变成了“汉王朝子民”的自称。因为汉武帝将秦国的法家制度,鲁国的儒家思想,齐国的黄老之术与管子经济,楚国的文化艺术,韩魏的纵横刑名,燕赵的军事制度融为一体,形成了“大一统汉制”。从此,认同这种制度文明的人,就成了“汉人”。可以说,“汉人”是用政治制度建构“国族”的最早实践。这套制度虽由秦汉创造,却不再专属于中华世界,成为东亚古典文明遗产。汉字也不仅是“汉族的文字”,而是东亚古典文明的重要载体。因为建构大一统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于汉文律典与史籍中,不学习就无法重建前行。 【编辑:李季】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