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庄3月11日电 题:探访河北侨商的“鸵鸟王国”:“花式”引领鸵鸟养殖产业化
中新社记者 鲁达 李茜
河北侨商刘福辰的“鸵鸟王国”,正“助力”当地3000多户鸵鸟养殖户致富。
刘福辰与鸵鸟“结缘”于2003年。“一位保定的鸵鸟养殖户向我求助,说他的养殖场濒临破产。”刘福辰回忆说,在保定养殖户的农场,他见到了主动靠近向他“示好”的鸵鸟,并立刻喜欢上了这个高高大大的“朋友”。面对一脸愁云的养殖户,刘福辰决定收购这些鸵鸟。
刘福辰1983年考上当时的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1988年,中国为缓解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提出“菜篮子工程”,刘福辰所学的专业越发显得重要。
“听说我要养鸵鸟,我大学同学都极力反对,可是面对陷入绝境的农户,我想给鸵鸟养殖业拼出一个希望。”刘福辰说,从农村走出来学了农业,就是希望能改变农民的生活。
随后,他在全国范围收购了200多家养殖户的3000多只鸵鸟,决心开拓一条鸵鸟养殖产业化之路。
为最大程度还原鸵鸟在非洲沙漠的生活环境,刘福辰把养殖场选址在石家庄滹沱河畔的沙土地上。“那时的滹沱河畔沙化严重,一刮风就黄沙漫天,当地人都绕着走。”刘福辰却变废为宝,为鸵鸟打造了仿沙漠的自然环境。
据刘福辰介绍,沙子对养好鸵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鸵鸟通过沙浴可以把羽毛里的寄生虫带出来,鸵鸟吃一定量的沙子也能帮助磨碎胃里的饲料,有利于消化。
解决了“住”的问题,又开始研究“吃”。
刘福辰发现之前的养殖户都是参照养鸡的方式给鸵鸟喂精饲料,不但成本高,鸵鸟也爱生病。于是,他针对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分别研发出雏鸟、育成期鸵鸟、产蛋期鸵鸟等不同的饲料配方,并加入糠、花生叶等廉价的农副产品。
“虽然‘吃糠咽菜’,但成活率明显提高。”刘福辰笑着对记者说,加入农副产品既降低了饲料成本,又能让鸵鸟茁壮成长。
“现在,每年出口60万盒半成品鸵鸟肉到香港,甚至有塔吉克斯坦、朝鲜等国的鸵鸟商人想来取经。”多年来,刘福辰研发了一整套成熟的鸵鸟养殖模式,将产蛋率、孵化率、成活率均提升至90%左右,让曾经天价的鸵鸟走上普通民众餐桌。
“想让这个行业持续发展,得有人带着养殖户们开拓其它产业形式。”因此,曾经移民加拿大的刘福辰,又回到中国。
鸵鸟全身都是“宝”,鸵鸟皮供给意大利某奢侈品品牌做皮具,鸵鸟蛋做蛋雕工艺品,鸵鸟肝脏打碎做高档宠物饲料,鸵鸟油做化妆品。为把行业搞活,刘福辰“花式”开发鸵鸟经济,成为行业里的“鸵鸟大王”。
多年来,刘福辰帮助中国20多个省市的农民开展鸵鸟养殖,其中饲养数量100只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户逾600户,户均年增收9万元。
“今年1月,我国将非洲黑鸵鸟列入特种畜禽的引入品种。”刘福辰认为,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鸵鸟养殖业形成产业化。
曾经黄沙漫天的滹沱河畔,在当地政府的治理下成为旅游打卡地。未来,刘福辰计划把养殖场改造成观光农业园,“很庆幸能为中国农村的改变出份力,并见证中国农民逐步职业化、专业化。”(完) 【编辑: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