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础、赋智慧、添动能:超大城市治理的武汉实践 中国科技馆展映《钱学森》《袁隆平》《我是医生》等科学家电影 全国政协委员吕焕斌:让“无人汽车”有人管、有法依 代表委员热议“减碳目标”:科技要唱主角 赵立坚:吴若兰文章以傲慢口气宣扬所谓西方经验,实质是干涉中国内部事务 中方疫苗是否需要等待世卫组织的认证? 赵立坚:有关认证程序正在进行 过度宣传“北清率”“升学率”伤害了谁 抓深抓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提升派驻监督实效 两高两部出台意见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 释信心、话感悟、提建议……“委员通道”有干货有情怀! 近视防控 学生教材最小用字不得小于“小5号字” 2021两会同期声: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委员通道”发言 3月11日两会晨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中国多地“竞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3月10日,一起聆听2021两会同期声 破解河湖乱象问题 政协委员建言“水盆子”县长负责制 教育子女,家长别“甩锅” 这些“声音”,哪个说到了你的心坎上? 全国人大代表曾丽:推进中国FAST射电观测阵列先导阵建设 乡村振兴畅想:未来的农民不是“一般人” 如何评价人才?代表委员:少聚焦“大师” 多关注年轻人 董胜波委员:依靠新型举国体制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 透过两会,世界读懂中国发展新局 关注出国留学新趋势:留学需求不减 目的地更多元 民心、联网、支教:边疆委员话“三通” 谁为法律行为“保驾护航”?人大代表建议为“法”立法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 汪洋主持 外交部:所谓中国新疆存在“种族灭绝”的说法荒谬绝伦 丁明代表:将长江黄金水道建成LNG主导的绿色走廊 全国人大代表石蓉: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综合治理 一有过错就被“黑”?“黑名单”泛化趋势该刹车了 刷脸频频,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证? 浙江拟将优质高中分配生名额调至70%以上 中考统一命题 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需跨过“四道坎”:诊断困难等 重症医学:医疗“特种兵”待崛起 比起征点更重要的是个税公平 四川农民工转移就业已逾2579万人 谈剑锋委员:为了万物互联之中你我的信息安全 吉安市市长王少玄: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城市 创新走廊崛起粤港澳大湾区 用好司法区块链,消除“文抄公” 这些数字里,藏有中国式民主的“密码” 全球连线:海外积极评价中国开展新冠疫苗国际合作 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如何筑?呵护祁连山,管好“水盆子” 代表委员谈青少年追星问题:斩断追星乱象背后利益链 推进高水平开放——代表委员建言办好进博会、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梦想如愿,踏上奋进新征程 开建在即,中国空间站将如何面向全球开放合作? 四川欧美同学会·四川留学人员联谊会日韩分会在蓉成立 政协委员如何更好履职?“卡脖子”问题如何解决?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夯基础、赋智慧、添动能:超大城市治理的武汉实践

2021-03-11 09:55:49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武汉3月9日电 题:夯基础、赋智慧、添动能:超大城市治理的武汉实践

新华社记者廖君、侯文坤、熊琦

130万大学生安然返校,总投资3305.4亿元的2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首批“武汉造”新冠疫苗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3月的武汉樱花盛开,人流如织,处处繁忙。

“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牢记一年前习总书记对武汉的殷殷嘱托,在“三个一定能够”的指引下,武汉交上新答卷,这座超大城市迸发出新生机。

强基补短夯实城市基础

“随时电话咨询,休息时间还上门。”武汉市百步亭社区怡和苑南区居民袁超英老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健康顾问”——住在同社区的医护工作者陈丹。

在下辖4个小区共计1.2万余名居民的百步亭社区三居委会(康和居委会),居民需求多元,社区干部长期分身乏术。去年以来,按照武汉市党员下沉社区的整体部署,700多名在职党员到该社区报到,陈丹是其中之一。“半年内,医疗、宣传等5支社区专业志愿服务队先后成立。”百步亭社区康和党总支书记龚汉华说。

疫情大考中,武汉4.45万名党员干部紧急支援社区抗疫。常态化防控下,14.9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下沉党员与社区自管党员、居民志愿者等“结对组团”,参与基层治理。

一方面下足基层治理“绣花功夫”,一方面要打好公共卫生“安全补丁”。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打开武汉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实时防疫信息一览无余。信息背后是全市913家医疗机构、23家市直单位及委办局、5000余家药店、2565所学校、13类重点场所医疗和涉疫数据的深度整合。

“我们设置了13类风险预警指标,系统每日自动、实时比对各类数据500余万条。”武汉市卫生健康委信息化专班负责人杨国良说。

数字治理赋予城市智慧

早上8时35分,武汉市光谷左岭智苑七栋一单元2802室,75岁市民闻秀萍的手机第三次响起,她终于听到铃声并接通,电话另一头提醒说:“闻婆婆,该吃降压药了,早上吃一颗。”

每天早上,小区146位独居老人会接到这样的电话。“分局AI咨询机器人与智慧小区平台对接,机器人定时给老人打电话,三次没人接,就转为呼叫管家上门查看。”东湖高新公安分局民警王维说。

武汉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如何管细、管好,体现治理“内功”。

“一座超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要善于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电子政务推进处负责人胡俊说。

点开“武汉战疫”小程序,手机便接入城市服务移动端“门户”,一个健康码连通56项公共服务事项和16类基础电子证照,方便市民办理挂号就诊、违章缴费、预约停车等事项。这个注册用户2300多万的小程序,正是武汉探索“数字惠民”,从“经验治理”迈向“科学治理”的缩影。

记者了解到,“民呼我应”信息化服务平台已覆盖全市3248个社区(村);企业贷款用“屏对屏”替换“面对面”,最快三分钟申贷、一秒钟放款(或授信);“数字派出所”把治安要素数字化、模型化,每天向民警提示辖区内风险、应对措施。

“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比例分别达到76.2%、99.2%、90%、99.9%。”胡俊说,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民生服务“一码互联”、政府办公“一网协同”,从生活到生产,从服务到治理,更多服务更快触达“指尖”,智慧武汉已现雏形。

高质量发展为城市注入新动力

2月底,40余辆搭载北斗定位系统、可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在“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成功“上路”,标志着在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营领域,武汉先行一步。

地区生产总值从去年一季度同比下降40.5%恢复到全年下降4.7%,疫后重振的武汉经济走出V形反转曲线,2020年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56万亿元。

疫后重振的武汉瞄准高质量发展,继续构建“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产业迭代体系,跑出令人瞩目的“武汉速度”。

在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光电子生产线一派繁忙。全国五分之一的建成5G基站,都装有这条生产线生产的光模块。公司党委书记金正旺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原本在深圳、上海等地的配套企业开始落户武汉。

产业结构“优二进三”,数字经济占武汉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40%;全市累计建成2.5万个5G基站,实现三环内、远城区核心区域5G网络覆盖。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勃发,为这座超大城市的运转增添新动能。

“每一次重大危机都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说,疫情之后的武汉无论是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还是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线上化等方面都取得更大的进步,日臻完善的“全周期管理”将助推武汉向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编辑:房家梁】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