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胡亦心)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产业链供应链被多次提及,如何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强自主可控能力?
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坚把稳产业链供应链的“浙江方案”——“链长制”带到了全国两会,建议该制度成为提升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与竞争力的制度保障。
“从‘浙江首创’到如今已被20多个省(市、自治区)自发复制推广,其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实践论证。”王坚说,“链长制”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高层级的推动,也因此,呼吁能高层次、更大力度地推广“链长制”,从而助力中国形成安全、稳定、高效的现代化产业链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坚。 王志良 摄“链式思维”助推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从避免“缺个零件,停一条生产线”的救急,到如今成为地方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自觉行动,2019年9月试点推广的浙江省开发区“链长制”成了浙江块状产业做大做强,以“链式思维”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有效方法论。
2020年,浙江实际使用外资1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外资规模居全国第五,增速高于全国11.9个百分点,为全国增量贡献35.6%。
浙江有效稳外资、稳外贸的背后,彰显了“链长制”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积极作用。
“运用‘链长制’推进浙江省产业链与全球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全方位精准合作,是畅通外循环;以‘链长制’应对疫情、实现复工复产,是畅通内循环。”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链长制”一头挑着外循环,一头挑着内循环,成为浙江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的重要举措。
当前,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已形成一个复杂网络,任何一条产业链上都聚集了成千上万家企业。在市场为主的产业链构建下,需要行政影响力实施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
“链长制”明确提出了要有一份产业链规划,并用“九个一”工作制度保障了产业链的协同,推动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同时“链长制”推动各类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极大地鼓励和激活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提高了市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一年多来,“卡脖子”的技术困境在浙江省开发区稳链、固链、强链和延链的实践中得到破解,产业链升级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有效推动了产业链现代化体系建设;产业链供应链更强的开放性,使浙江的开放更加融入世界。
随着国内新一轮要素集聚加快形成,产业链呈现集群化发展,也涌现出一批在人工智能、5G、轨道交通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这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链长制’在更高层次、更大力度推广提供了基础。”王坚说。
基层创新仍盼顶层设计支持
在2020年的提案中,王坚认为,浙江产业链存在稳定性有待提高,产业链竞争力不够强,同质化比较严重等问题,建议各地借力“链长制”布局谋划产业链,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开放型的经济质量,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等方面入手。
这些既是浙江作为“探路者”会遇到的问题和实践经验,也会成为各地产业链升级道路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在开放中深度融入全球体系,现代化水平逐渐提升,“链长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更高层级的推动。
王坚说,当前“链长制”实施层级还不够高,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自贸试验区发展等国家战略时,支撑作用亟待进一步提高;面对产业链、创新链各环节之间长期的深度合作时,需要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此外,在数字化大背景下,“链长制”实施中数字化管理应用仍需进一步提升。
“希望能更高层次、更大力度地推广‘链长制’,在规划设计、产业布局,在供应配套、政策供给,在资金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全方位、联合执行‘链长制’政策。”王坚建议。
王坚呼吁,希望在中国各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等平台上实施“链长制”责任体系,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加强资源要素的统筹协调。
实践探索离不开方法论的指引,王坚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建立“链长制”常态机制,形成“链长制”理论体系和政策体系,全面统筹产业链规划和发展,攻关、畅通产业链关键环节。
“立足产业链现状,画好产业链‘底图’;坚持更高层级统筹考虑产业的布局,画好产业链‘蓝图’;遵循产业链发展规律,画好产业链‘架构图’。”王坚解释说。
在加强对外开放合作,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上,王坚建议,要以“链长制”推动融入国家战略,以全球精准合作为重点,激发对外经济新活力,集聚高质量外资。
“‘链长制’不是自我封闭,不是自给自足,而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王坚说,建议以“链式思维”引育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实现上下游协同,激发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推动产业链的国内区域互动与全球对接。(完)
【编辑:苑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