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企业和群众常办事项基本实现‘跨省通办’”“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一条条惠民政策,一串串民生数字,让人们感受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温度”。
“民者,万世之本也。”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广大人民群众勤劳付出、共克时艰,诠释了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力量源泉。”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人民与党和政府之间相互依靠相互支持的鱼水深情。
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就业、住房、医保、交通等方方面面,都与人民群众直接相关,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直接关系到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与国家发展。为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必须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为暖心事、顺心事、舒心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等办法,进一步降低了患者医药负担;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发展社区养老、托幼、保洁等多样化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更优惠政策,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政府工作报告里,是满满的民生红包,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获得感,又有令人向往、给人期待的“小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正是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迈向新时代新征程中,坚持对症下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兜牢民生底线。
作者:乔建平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