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林毅夫“解题”中国经济三问:航空母舰在风浪中仍能平稳前行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林毅夫“解题”中国经济三问:航空母舰在风浪中仍能平稳前行
中新社记者 夏宾
处于新发展阶段的中国,要挖掘潜力也要直面挑战。
关键技术设备“卡脖子”怎么破?老龄化背景下人口红利还有吗?奔向共同富裕的“列车”如何保证不落下一个人?
对于上述三个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9日在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时给出了解答,并将中国经济比喻成航空母舰,在风浪中依然可以稳定前行。
——利用自身优势攻关
作为拥有全球最大市场并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中国,对每一个外企而言都有着巨大“磁力”,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始终积极倡导经济全球化,在面对因政治因素而导致的“卡脖子”问题时,中国毫不惧怕。
林毅夫首先强调,每个国家都应发挥其比较优势,相互形成一个完整的全球产业链,中国会继续扩大开放,让更多外国的产品能以更低的关税进入中国,中国也希望自己的产品、技术、资本能进入国际市场,如此互通有无地促进各个国家的发展。
对于极少数可能被“卡脖子”的产品或技术,林毅夫直言:“中国应该利用自身体制的优势来进行攻关,我相信中国到了目前的发展阶段,不管任何产品任何技术,只要有决心,应该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攻克。”
他还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中国攻关成功,不仅不会被“卡脖子”,而且能给中国自己和全世界提供更低成本、更高质量的产品,所以任何想“卡中国脖子”的企图,无非是加速中国进步,加速对方失掉竞争优势。
——转移升级产生红利
当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大,为经济发展创造出有利的人口条件时,就被称为拥有人口红利。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愈加严峻,曾经的人口红利似乎不再那么“显眼”。
林毅夫指出,当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时,劳动生产率会相应提高,同样的劳动力能创造的价值会增加,只要把劳动力重新配置就会产生红利,这是人口红利相当重要的一个来源。
他进一步解释称,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农村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30%左右,但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比一般低于5%,例如美国目前大概为1%,换言之,未来中国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制造业还有巨大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制造业在不断升级。林毅夫表示,中国制造业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转到资本密集型,再进一步转到技术密集型,这个过程产生的附加值会不断提高,劳动力也会从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不断往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转移,这同样会产生红利。
由此,林毅夫给出结论,在劳动力转移和产业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中国的人口红利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发展本质为了人民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更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林毅夫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本质上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这一重要内涵,人民不是少数人,而是包含了所有人,他们有的生活在城市,有的在农村,有的家庭比较富裕,有的家庭收入比较低,如此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必须有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并在此过程中对弱势地方和群体给予支持。
林毅夫称,相比城市而言,乡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活环境、就业机会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善提高,而在城市里也有低收入人群需要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充足的社会保障,这需要按照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原则去推进落实。
他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及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不断根据发展变化,给予收入水平、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更多的政策支持,也应让不同人群公平地享受到公共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往这个方向走,我们不仅能提高平均收入水平,也能够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跟发展机遇。”(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