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出来的“大国工匠”——“95后”邹彬代表的成长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游戏产品准入监管 教育要解决“老师不会爱孩子”的问题 严惩碰瓷、守护人格……中国司法年度答卷答“新题” 商务部部长: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下沉服务农村 扩大农村消费 保护“半边天”、呵护“少年的你”,未来我们怎么做? 【两会大家谈】向“她力量”致敬,为“她权益”呐喊 一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数字化变革 补齐法律短板,给新业态劳动者明确“身份” 不一样的三八节:“她文化”崛起 中国女性追求活得更自在 郴州市长刘志仁:建议建立南岭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 六位部长相继亮相:从今年“部长通道”读中国信息场 两会速评:“刷脸”时代,我的“脸”应该有“法”做主! 王志刚:中国科研攻关将针对“病毒变异”等做好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江泽林: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65.8%的青年期待房价调控政策稳定 海外侨胞:“春苗行动”正当其时 传递关爱与希望 台籍代表委员: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正逢其时 《慈善蓝皮书》2020年度中国十大慈善热点事件出炉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巴雅尔:脱贫攻坚路上的蒙古马 全国政协委员张健:“冷思考”献策民营企业“稳就业” 两高亮出成绩单!感受数据里的法治中国 郝跃委员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发言: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民航局向伊拉克航空一航班发熔断指令 暂停运行2周 公务员考试限制年龄 代表建议引发“35岁现象”大讨论 工信部部长:根据中小企业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两高”报告谈未成年人保护:决不姑息针对儿童犯下的各种严重罪行 中国奶业更国际范儿,还需跨过哪些坎?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如何发力?宋鑫委员这样说 四川将全面开展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三大专项整治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允许退休独生子女父母随子女落户 钟茂初:从消费侧探索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 “十四五”时期要继续降低落户门槛 青年租房权益保护亟待加强 乡村如何“聚人”?代表委员来支招 驾照加考急救内容,是对生命的多一重保护 温度、热度、深度、态度——政协界别协商会生动诠释“中国式民主” 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怎样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回应热点话题 陶凯元委员代表民进中央发言: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赵东亮:守护乡土文化的“形”与“魂” 泰国前副总理披尼:“越了解中国,就越感到敬佩” 7张图,“画”出中国2025新模样 代表通道里,讲述中国最生动的形象 强调纠正重大错案 “张玉环案”写入“两高”报告 商务部:中国已核准RCEP 工伤风险、“青春饭焦虑”……涉及2亿人的职业痛点如何消除? 【外媒看两会】中国经济发展规划备受世界瞩目 吴昌德委员:以书香政协促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砌”出来的“大国工匠”——“95后”邹彬代表的成长故事

2021-03-09 09:34:28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题:“砌”出来的“大国工匠”——“95后”邹彬代表的成长故事

新华社记者白田田、任沁沁

从小山村到人民大会堂有多远?从泥瓦匠到大国工匠有多远?“95后”小伙邹彬有答案。

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通道”上,邹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出生在湖南新化县的一个小山村,邹彬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母到建筑工地打工,搅砂浆、搬砖头、砌墙,苦活脏活不挑。

工地的条件大多不好。他曾经住过在建毛坯房的地下室,地面积水漫过脚面,只好用钢管搭个架子,铺块木板便是床。

刚入行时,常被工友们笑“傻气”,因为当时工地上实行计量发薪水,砌墙越多工钱越多,但只要砌得不美观,他就推倒重砌。

“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标准,才过得了心里那一关”——“工匠精神”正在邹彬身上悄悄萌芽。

2015年,靠着练就的砌墙绝活,邹彬被中建五局推荐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一路过关斩将拿到砌筑项目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这一奖项零的突破。

“为国出征,吃再多苦我也不怕!”回忆备战时日,由于读书少,他对几何知识、图形测算几乎无法理解,直接影响了作品效果。反复训练、强化理论课程8个月后,他终于能精确计算出各种图形数据。

安全帽、灰工装,笔直的西裤,黑亮的皮鞋,手握一把检测尺……如今的邹彬,看上去职业、精神。

他被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聘为项目质量管理员,成立了“小砌匠”创新工作室。2018年,邹彬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是湖南代表团中最年轻的一员。

能够登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深深地感恩这个时代,“工匠精神”得以崇尚,“我也因此可以为更多和我一样的人发声”。

“我要为建筑工人代言。”他说,如今的建筑工人不是古老的“泥瓦匠”,不是过去的“农民工”,而应该是新型建筑产业工人。

“小砌匠”拥抱了大时代,邹彬多了几分成熟。外出开会、接受采访,他会穿着衬衫、西裤和皮鞋。但他最喜欢的,还是穿着劳保鞋,在工地里转。

这几年,他看到建筑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很多工友购买了小汽车,工地里建有板房宿舍,有的还配置了洗衣房、烘干房。

不过,邹彬也有些忧虑:在传统建筑行业,“60后”即将“谢幕”,“70后”“80后”供应不足,“90后”“00后”寥寥无几,这种“三段式”困局已是不可忽视的现象。

近些年,邹彬陆续到黑龙江、北京、上海调研,提交了关于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投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中国企业海外员工医疗服务等方面的10多份建议。

今年两会前夕,他来到中建五局位于长沙、株洲等地的项目工地。趁着中午吃饭的间隙,他常搬出小板凳和工友们一起交流。

“以前最怕过年了。”45岁的工友曾庆文说,过去一到年关就担心包工头跑了,人找不到,电话也打不通,现在这种讨薪的事情比以前少多了。

水电工蒋达勇从事建筑行业20年,他插话说:“现在建筑标准越来越高,希望能多一些技能培训,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嘛。”

……

“其实,大家还是希望更有保障。”邹彬听得出工友们的心里话。

去年,他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推动“农民工”向新型建筑产业工人转型相关举措的建议。今年,他继续为这件事鼓与呼。

在建议中,他提出要支持企业开办技能学校,完善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认证体系,拓展工人发展空间。

“我喜欢这种为大家办事的感觉。”邹彬说,特别是一些建议得到回复、采纳,他很有成就感。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针对“三农”问题的这段话让邹彬备受鼓舞,“这与我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提到的‘推动农民工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变’‘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农民工的氛围,帮助农民工群体更好融入社会发展’等建议是非常契合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他盼望着,产业工人中,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干一行、爱一行,成长为“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今年元旦,26岁的邹彬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在老家举办婚礼。

万丈高楼平地起,建筑工人们的美好生活,不正是这一砖一瓦砌起来的吗? 【编辑:陈海峰】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