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袁志明:加强新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和药物储备研究 未来5年生活什么新模样?行业“领军者”展望“十四五”新变化 浙江: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 外媒:中国设定2021年GDP增长目标,向全球经济释放积极信号 专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成立国家疫苗研究中心,“把疫苗研究下去” 政府工作报告“民生红包”多,邻居们都在聊…… 代表委员热议预算报告 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从“选科”到选拔,基础学科人才这样突围 两会新华时评:照顾好“一老一小”是篇大文章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国如何“十年磨一剑”? 陈薇、钟南山团队均已部署新型疫苗研发 中国种业“翻身仗”:今已米面无忧 期待花果丰美 6%+!中国GDP目标为世界带来好消息 湖南“书香政协”读书活动聚共识 线上线下“思想盛宴”集众智 中国谋建新“引力场”促经济“满盘皆活” 全国人大代表法蒂玛:欢迎摘下“有色眼镜”,来新疆走一走,看一看 新格局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塘约实践”彰显“支部力量” 航天发射业务量激增 窦晓玉代表建议建立商业航天发射场 改革政策力度空前 科研机构迎来又一个春天 美丽“凤凰村”响起少数民族“致富歌” 以“张坚案”为镜鉴 安徽高院院长谈司法反腐 醉驾型危险驾驶犯罪案件激增 韩德云代表这样呼吁 如何破解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困境?人大代表:定向培养是关键 透过“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能看到哪些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的机会? 两会今日看点: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者问 杜丽委员:疫情下备战是巨大挑战 期待北京2022“无与伦比” 代表委员谈减税降费: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激发创新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段宇飞:强化传染病联防联控打造“健康湾区” 代表委员带来新消息 全球首座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今年发电 2021年扬州世园会志愿者口号与标识公布 已招募逾3300名志愿者 在华外企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读出哪些信号? 俄驻华大使:唯有合作才是抑制病毒全球性流行的有效途径 之江实验室量子传感极弱力测量装置通过里程碑验收 全国人大代表谈“碳中和”: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 垫实数字治理“底座”,也扎好数据安全“篱笆” 稳就业,中国要如何“广开门路”? “零距离”听民声 开好“春天盛会” 增减之间有深意:透视“十四五”时期20项主要指标 宁波宠物火化哪里有?TIANPET天宠30万宠物主的安心选择 宁波宠物火化哪里有?TIANPET天宠30万宠物主的安心选择 濮阳完成造林1.56万亩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濮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网络作品征集活动的通知 濮阳第一位中共党员——王亦华 新华网评:在历史交汇点上凝聚奋进动力 濮阳工业园区:508万元大“红包”重奖发展功臣 市农机部门多举措服务春耕生产 砥砺前行显担当 巾帼奋进新时代——2020年全市妇联工作综述 泰安援疆指挥部开展“燎原计划”教育培训工程 助力岳普湖县按下乡村振兴“启动键” 学雷锋纪念日 | 各地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学习雷锋再出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全国政协委员袁志明:加强新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和药物储备研究

2021-03-07 09:30:1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访谈)全国政协委员袁志明:加强新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和药物储备研究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题:全国政协委员袁志明:加强新发传染病防控技术和药物储备研究

中新网记者 马芙蓉

“做好知识、技术、药物和人员的储备,是应对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在接受采访时呼吁,要未雨绸缪,加强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和疫苗药物储备研究。

“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和传染病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袁志明介绍,新发突发传染病呈传播快、波及广、影响大等特征。自SARS发生以来,世界陆续暴发以跨种传播为特点的疫情,如高致病性流感、中东呼吸道窘迫综合征(MERS)、西尼罗热、埃博拉出血热等,危害甚大。

袁志明认为,传染病何时来临,人类无法控制,但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在传染病暴发后,第一时间找到它,快速评估风险、拿出检测方法、研发出药物和疫苗,将损失降至最低。

快速反应离不开基础研究积累和知识、人才、技术等储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病原体的快速确定,便是证明。

袁志明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得益于前期在冠状病毒研究领域的积累和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平台和技术支撑,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在收到不明原因肺炎临床样本后,快速完成了病毒鉴定、分离、序列测定,及时向全球共享了病毒序列,为后期检测技术发展和疫苗设计与研制奠定了基础,为世界抗疫赢得了时间。

基于此,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生物安全形势和新发传染病防控的巨大压力,袁志明呼吁启动国家新发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形成国家知识、技术和药物储备体系。

他建议,建立若干针对新发传染性疾病的国家和区域实验室,依托已建成和即将部署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东北和西北等地建立传染病研究平台。

“有了计划、平台,还要有人去做。”袁志明指出,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开展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长期监测、检测研究,弄清楚重要病原的生物学特性、感染致病机理等基础问题,为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救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策略。

另一方面,要发展病原快速、高效和准确检测与甄别技术,筛选一些对遏制病毒有效的药物,为疫苗研发“绸缪桑土”。“在这个过程中,科研机构一定要与临床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结合。”他强调说。

具体到技术研发,他建议科研人员按照检测、药物和疫苗产品研发要求,与企业密切合作,“否则实验室做的永远是实验室里的东西,它不能应用到临床,应用到生产中。”(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