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昆:2021年财政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 第4号小行星Vesta 5日发起冲日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1个硬核民生红包,请查收!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重新开馆 中国拟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 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 来自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报告——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住湘全国政协委员战贫故事 李克强: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 李克强: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李克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不忘合作初心——浙江无党派人士助力“重要窗口”建设 更加注重增强内生动力——代表委员热议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漫评:以青春力量书写“春天盛会”美丽篇章 津巴布韦副总统:接种中国新冠疫苗后感觉很好 没产生副作用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打好种业翻身仗 中国乍得推进对口医院合作机制 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制造业原材料和人工齐涨:提价怕订单会飞,不提价自己会亏 市场调整新基发行“速冻”:爆款没了!延期、发行失败多了 16家公司获逾100家机构集中调研,它们是谁? 一位美容仪制造商的自述:市面上三成产品是“玩具” 咖啡风口下:精品咖啡们急“收割” ,雀巢却忙“种草” 财长刘昆解读今年财政政策:基本稳定,不急转弯 划重点!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看点逐个数 全国人大代表徐冠巨:畅通双循环既要锻长板更要补短板 设立5年过渡期:中国将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盘前必读丨中芯国际签12亿美元大单,富时中国A50指数纳入这3股 如何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 全国人大代表吴相君:建议建立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区 美欧同日制裁俄罗斯为哪般?专家:传达“信号”意图明显 公募前十大重仓股11天缩水逾2万亿,贵州茅台跌掉一个宁德时代 十四五城镇化率将达65% ,每年进城人口上千万级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楼市:继续“房住不炒”,调控重点转向大城市 各地围堵经营贷炒房,浙江多家银行收罚单 就业目标定了!新增就业1100万人,调查失业率5.5% 今年政府报告谈金融:未提降准降息,大行普惠贷款增长30% 晚间公告|3月4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一文读懂今年财政政策:朝常态回归,赤字率、专项债规模略下调 医疗健康险独角兽奥斯卡健康上市,参投的谷歌和平安看中了什么? 从“稳住”到“稳中提质”,今年外贸外资工作重点来了 核心资产持续调整,抄底为时尚早 中央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让科研人员沉下心搞探索 25个数字速览2021政府工作报告 美国将审查SKI禁令对拜登环保交通目标影响 芯片 新能源 智能化 “两会”中汽车行业关键词 文飞升任沙龙汽车CEO意味着什么? 斯柯达计划削减2%行政岗位 蔚来财报:烧钱卖车仍持续 今年支出或迎反弹 乘势而上 再创辉煌(“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 【学史明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强三力” 权威快报 | 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承诺 百度+吉利=集度汽车,互联网企业为何纷纷进军造车领域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刘昆:2021年财政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

2021-03-05 15:27:1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速递)刘昆:2021年财政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5日在全国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2021年财政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

刘昆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是一个整体,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要求。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支出要提质增效,用得其所,回应人民的需求,让老百姓更多受益,发挥更好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得从依法依规征收、提高支出效率、防止铺张浪费和强化绩效管理四个方面落实。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图为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图为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刘昆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强调更可持续,覆盖内容很广,体现在今年的预算安排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财政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不急转弯。今年的赤字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比去年有所降低,但和2019年相比,赤字总额3.5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0.8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新增3.65万亿元,增加1.5万亿元。中央本级财政支出连续两年负增长,节省的资金用于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今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比去年略有增加,规模超过8.3万亿元。

二是与今后年份的财政政策做好衔接,留出空间。近年来,中国持续实施减税降费,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持续下降,目前保持在15.2%的水平。中国将持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保持政府部门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既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出力度,又为今后应对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三是坚决做实化解财政风险隐患,持之以恒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防范基层“三保”支出风险,确保财政经济稳健运行、可持续。(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