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分享防疫“湖北经验”: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为后疫情时代建言
中新社武汉3月4日电 题:分享防疫“湖北经验”: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为后疫情时代建言
中新社记者 马芙蓉
后疫情时代,如何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近日,多名来自医卫界的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从医防融合、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平战结合”等角度建言献策。
盯紧前哨重预防
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采取管控措施是传染病处置的关键。“预防上投小钱,治疗上省大钱。”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章晓联指出,要把预防摆在首位。
反思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章晓联认为,疾控中心与公立医院在疾病防治衔接、医防协合方面,还有很大改造空间,需推进医院和疾控机构协同创新改革。
她建议,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实现医防体系人员知识结构、工作模式互通,如在医院相关科室(如呼吸科、感染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设立公共卫生专员,专门与疾控机构对接,做好疫情防控前哨工作。
“信息鸿沟”亟待消除。章晓联呼吁,打造疾控部门与公共卫生部门、临床医生、科研专家等之间的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上下联动的疾病健康筛查数据共享信息网;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居民健康统计分析系统,为政府机构提高疾病监测监管能力提供实时客观的决策依据。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对此亦有同感。他透露,该院将在强化公共卫生科建设情况下,加强医生与公共卫生系人员合作。
重视人才强基层
新冠肺炎疫情显现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最关键在人才。”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院长鲁友明直言,该院每年毕业生约800人,三分之一到北上广一线城市,剩下三分之二基本留在同济、协和医院,“别说到乡镇、县一级医院,到武汉其他基层医院的都很少”。
在鲁友明看来,薪酬待遇低是基层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他建议,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和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待遇;多创造进修培训机会,提升其专业技术和职业获得感。此外,扩大高素质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培养院校的招生名额,解决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人才队伍问题。
对此,章晓联补充道,在国家各类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等方面,要多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智慧医疗发挥“奇兵”作用。胡豫建议,推动智慧医疗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效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持续推进“平战结合”
疫后补短板中,武汉多家医院围绕“平战结合”谋篇布局。
胡豫透露,该院在金银湖院区一期工程中,对600张床位进行“平战结合”改造,并在二期工程中规划新建一栋独立的传染病诊疗楼。
在章晓联看来,“平战结合”要持续推进,并确保落地见效;有条件的话,保留一部分方舱医院,实行大型综合医院、各区卫健局、疾控机构联合托管机制;后续大型场馆建设中,针对空调、排风扇、布局等设计,亦要考虑“平战结合”。
胡豫指出,后疫情时代,对医疗机构而言,还需加强重症患者救护能力建设,加强院感、呼吸、ICU人员培训以及设备更新和规模扩大,这对增强应急能力十分必要。
鲁友明则强调,要注重破解高端医疗装备“卡脖子”问题。(完)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