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全国政协委员武向平印象记 无需重新评审 川渝两地2021年将实现职称互认 全国人大代表方中华:38载筑梦乡村 以壮大村集体经济“逆袭” 郭卫民回应“中国利用疫苗出口扩大影响力”:这种说法十分狭隘 湖南发布“雷锋家乡学雷锋”典型 红色经典电影《雷锋》被数字修复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构建市场“彩虹桥”绘就大蓝图 全国已有49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 报销水平70%左右 近8年中国检察机关附条件不起诉累计4.6万余人 美欧同日宣布制裁俄罗斯 汪文斌:望有关国家通过协商对话化解分歧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下午3时开幕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 中越边境“木棉花”女警为爱跨越千里情洒边疆 保护科技创新,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蛮拼的” 全国人大代表王东新:商业秘密保护法出台刻不容缓 农业农村部:全力完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 郭卫民:个别外国政客企图干扰破坏北京冬奥会的举动注定不会得逞 全国人大代表李丽华:沿线城市应携手推动大运河可持续发展 加快绿化步伐 山西今年将造林400万亩 政协首场新闻发布会 郭卫民直面质疑、聚焦政协作用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新疆的劳动就业与人权保障”云上边会举行 黑科技!只用200秒,它就能完成超算6亿年的计算量 值得期待的两会(望海楼) 福建与拉美友好合作增添新伙伴 多型长征系列火箭将联手助力载人空间站任务 拉齐尼·巴依卡:永不折翅的“帕米尔雄鹰” 克服疫情不利影响 郭卫民指全国政协协商议政成效显著 港澳代表委员的两会期许:擘发展蓝图 助港澳繁荣稳定 学者发现母亲孕期肥胖可导致后代认知和社交行为缺陷 沈仁芳代表:从源头捍卫“净土”,守护粮食安全 于清明:国药集团新冠病毒疫苗今年产能可达10亿剂以上 刘鹤与瑞士联邦委员兼财政部长毛雷尔举行视频会谈 外媒关注中国两会:传递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自信 透过战贫抗疫“中国答卷”,世界解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中国用实际行动在思考和探索时代之问 弥合这“抗疫鸿沟”! 两会今日看点:政协会议开幕 人大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正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湖南集中培训村(社区)干部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3月4日下午开幕 10日闭幕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稳步推进 同心共创未来——台盟浙江省委会的“为民情怀” 从隐私到老年人权益,郭卫民回应“科技双刃剑之问” “新疆的劳动就业与人权保障”视频边会顺利召开 四川攀枝花老人摔倒“无人扶”后续:120到场救治后老人不愿去医院并自行离开 历史首次!国内油价大概率八连涨,加满一箱或多花11.5元 2021年,你的社保有新变化!涉及医疗、失业、工伤等多方面 攀枝花官方澄清老人倒无人扶真相:视频不全!120赶到老人拒就医、喝了瓶水后自行离开 车主注意!油价即将上调,加满一箱油多花10元 价格欺诈!美团优选等5家社区团购企业被罚 专家喊话:社区团购不是“斗兽场” 财鑫闻|2021年第一“大肉签”最高赚近24万!还有340%的上涨空间 郭卫民:坚定支持“爱国者治港”这一根本原则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全国政协委员武向平印象记

2021-03-04 09:30:35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题: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全国政协委员武向平印象记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董瑞丰

狼,你见过吗?武向平不会忘记,黑暗中与狼对视的那个瞬间。

热爱户外的科学家,那一刻寒毛竖起,热血上头。

强烈的求生欲,让理智战胜了恐惧。他抓起电棍,伸出帐篷外,在警报声与电光火之间,狼退缩了。

那是2004年新疆天山深处乌拉斯台的一个普通夜晚。

为了追寻宇宙中的第一缕光,武向平选定人迹罕至的地方架设天线。远离人群,这里可以最大程度避开调频广播和其他无线电的干扰。

南北天山交汇处的那片荒野,高寒缺氧,不见树木;凶险和孤独相随,星辰为伴。

两会前夕,新华社记者在北京专访了这位追光者。

他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

说起宇宙,他满眼挡不住的光芒。

宇宙如何从黑暗走向光明?人类能否看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第一缕光?……解开它,无疑将拓宽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填补人类认识宇宙的空白。

这个当今观测宇宙学最热门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始终系在武向平的心头。

敬天爱地,不舍星夜。儿时,延安黄龙山,漫天星辉驻入心田;大学和研究生,学着物理和电磁场理论,却琢磨着为何类星体如此明亮;而后,他改行研究天文。

你在看宇宙,宇宙也在看你。这种奇幻的交流,让武向平痴迷。

2003年,他提出建设一套探索宇宙最早发光天体的方案:用一定数量规律排列的天线阵,探测红移在10以上的中性氢辐射信号——那是人类要抓捕的来自遥远宇宙深处的神秘信号。

为了将理论化作现实,武向平走出办公室,走进新疆天山深处。

高原上,四野荒芜,每年只有七、八两个月的夏季。一顶孤独的帐篷,在冷冽中驻扎,直到乌拉斯台观测基地在一砖一瓦中建成。

由于远离人烟、交通不便,基地建设之初,他时常不喝水,患上了痛风。

经过三年建设,南北4公里、东西3公里,两条基线组成的大型低频射电干涉望远镜阵列(21CMA)诞生,共计10287只天线。

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并专门用于搜寻宇宙第一缕曙光的项目,率先获得了低频波段的宇宙图像。

基于21CMA积累的重要经验,武向平后来成为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科学家。

SKA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射电望远镜。作为SKA主要发起国和成员国,中国SKA清晰的科学目标和发展路线图已经确立。

“这个遥望宇宙的巨眼,将带来全新的宇宙信息。它的重大科学发现中,必有中国的贡献。”武向平坚信,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拨开重重迷雾,追寻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中国天眼”FAST验收后,武向平又担任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负责科学目标的遴选。

FAST总工程师南仁东去世前,给武向平发来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再见时,一个快乐的老南,一个快乐的小武。”

两位天文学家,同怀浪漫情怀,神往浩渺宇宙;又以踏实笃定的心,双脚扎在大地,一心扑向科研,为大国重器的铸就拼尽心力。

今年4月,“中国天眼”将向世界开放。中国射电天文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上升,未来10年中国将迎来射电天文发展的黄金时期。

人类共享一个太空。“FAST和SKA,一个完全自主研发,一个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全面展现了我国科研能力。”武向平说。

对遥远世界无限接近的渴望和悸动、好奇与想象,是人类超越自身的重要力量。武向平看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热爱天文,而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天文学。

十年前,他就开始为国内的大中小学生做科普,每年三四十场。中国还有大约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他坚持每年到贫困地区为中小学做讲座,让山区的孩子们感受科学的魅力、宇宙的奥秘。

他看到许多西部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尚无法直接接触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外部世界,与城市同龄学生在科学素质方面的鸿沟依旧存在。

“这是阻碍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科技资源配置特别是师资力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利用科协、院士、政协的平台,他呼吁科技资源要向农村、西部、山区倾斜。

大江南北、千沟万壑,他以双脚丈量,践行着科普重心向西部和山区倾斜的承诺。

从孩子的眼睛里,他看到了光,那是求知若渴的热情。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踊跃举手提问:“星星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比宇宙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外太空有没有硅基生命”……在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里,武向平陶醉了。

他带着孩子们,在充满神秘的宇宙中翱翔,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命运。

武向平希望孩子们对宇宙万物有所了解,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中受到启发,由此生长为信念,影响他们对未来的选择。

“科技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他说,把科学的种子撒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待他日长成,就是国家创新、创造能力的未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量子计算等为技术引领的产业革命,呼唤着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

武向平认为,唯有突破现行科技评价体系一些不必要的束缚,才不会错失引领世界科技革命的最佳机遇。

2013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他在履职平台上,为科研发声。这些提案,包括在“一带一路”建设下织就全方位科技协作大网、教育和科技资源配置向偏远地区中小学倾斜、建立合理与透明的科研人员薪酬体系等,其中多份提案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办理。

今年他将呼吁加强中小学科技教师队伍建设。

时不我待。逢年过节,于别人是热闹的团聚,于他却是难得的静思、钻研好时机。

即便大年三十晚上,他依然伏案工作,为“中国天眼”勾画未来的发展蓝图,期待超越国际上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引领国际射电天文的发展大潮。

走路如风,语速飞快,他好像一个永动机,总是蓄满能量。

很多人汲汲以求的东西,他看得很轻。相比于个人的光环,他更愿意把青年学者推到台前。每一个项目打好扎实基础步入正轨后,他就让自己渐渐隐去,再辟新的方向。

向着星辰,眼里有神,脑门生光。

那光,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