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萨2月27日电 题:高原蔬菜大棚为西藏民众餐桌“加菜”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拉萨堆龙德庆区东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西藏最大的蔬果集散地,每天凌晨,这里车水马龙。“现在每天蔬菜进出总量约150吨,其中近半为本地大棚种植。”该市场管理员丹增27日向中新社记者说,夏天时,市场的大部分蔬菜均为本地产。
2月26日,拉萨药王山农贸市场商户王佑军码放叶类蔬菜,他销售的蔬菜中大半为西藏本地种植。 中新社记者 贡桑拉姆 摄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以往西藏民众蔬菜摄入缺乏是常态。日喀则白朗县农牧民边巴顿珠说,上世纪60至90年代,西藏物资并不丰富,他们接触最多的蔬菜只有藏萝卜,一般夏天才能吃到。
现年46岁的毛甫平是四川成都人,1998年开始在拉萨北郊夺底乡种菜。“我三叔在上世纪80年代便在拉萨种菜谋生,正是他的推荐,我才来的西藏。”他说,那时自己拥有4栋使用竹竿搭建的温室大棚,主要种植白菜、萝卜和豇豆等。
在高原种菜并不顺利,“1999年,拉萨下了场大雪,竹竿大棚的支撑力不够,4个大棚塌了3个。”毛甫平说,这对于刚立足的他们而言,损失惨重。
好在那时新鲜蔬菜在西藏不愁销路。此后,拉萨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2008年,毛甫平将大棚转移至距城区20多公里外的城郊。“现在大家种的品种有二三十种:青椒、韭菜、芹菜、胡萝卜、豌豆、茄子等。”
除了民众自发的市场行为,西藏官方也鼓励农牧民积极参与,扩大温室大棚种植面积。同为上世纪90年代,西藏白朗县在中国蔬菜种植强省山东省的援助下,开始建温室大棚,来自山东的技术人员指导当地的农牧民进行蔬菜、水果种植。
2021年1月中旬,记者在白朗县看到,一栋栋拥有自动滴灌、温控系统,以及无土栽培技术的高效温室大棚矗立于年楚河畔。
白朗县官方介绍,目前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参与大棚种植,全县拥有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951家,生产蔬果100多种,白朗县所产的蔬菜在日喀则市场占比逐年提高。
23岁的潘多在白朗县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担任小组长,负责几个棚区的育苗、移栽、浇灌等工作。她说,自己是附近的村民,上班比较近。她每天早餐一般吃点糌粑、喝几杯酥油茶,随后便到大棚工作,而午餐和晚饭多数和家人一起,“午餐会炒两三个菜,晚上则吃面条较多。”
此前,白朗县委书记陈昊在接受采访时说,大棚改变了白朗,也改变了农牧民们的生活。他认为,农牧民们由以往相对单一的饮食结构转为现在丰富的荤素搭配,这样营养更均衡、健康。
西藏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38.75万亩,年产量达77.19万吨,夏秋主要城镇蔬菜自给率达八成以上,冬春自给率六成左右。加上从区外调运,西藏民众餐桌日益丰富。(完)
【编辑:郭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