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庄2月26日电 题:从三地政府工作报告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中新社记者 鲁达 陈林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节点之年。随着北京、天津、河北今年两会的召开,三地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近五年取得的新进展、“十四五”时期的新目标和任务。
濒临渤海,背靠太岳的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也存在“大城市病”、三地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被称为“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补齐河北发展短板、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打造新的增长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自此,三地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携手下好“一盘棋”。
紧抓“牛鼻子”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实现
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继续被写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且篇幅较多。“十三五”期间,北京大力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基本完成一般制造业企业集中退出、区域性批发市场大规模疏解任务,完成350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此间,北京以钉钉子精神治理“大城市病”,城市宜居水平实现新跃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交通拥堵趋势得到缓解。
北京做减法“瘦身提质”,天津、河北错位发展,通过加法“强身聚核”“健身增效”。天津这五年引进北京项目3062个、投资到位额4482亿元(人民币,下同),中交建京津冀区域总部、中国核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一批项目落地。
河北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五年间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承接京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71个,总投资11348亿元。在“十三五”规划收官的2020年,“三件大事”取得标志性成果,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如期实现,76个冬奥项目全部完工。
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田学斌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连年写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说明三地对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也从中看到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高铁“同城化” 助力一群城市走向世界级城市群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开启中国高铁时代,也让北京、天津两地间通达时间缩短至半小时,催热“双城记”。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2020年底,北京至雄安新区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区间最快旅行时间不到1小时,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至雄安新区间最快19分钟可达。京雄城际铁路通车和雄安站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铁路网布局,雄安与北京、天津等京津冀城市联系更加紧密。
河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铁、太行山高速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投用,“轨道上的京津冀”主框架基本成型。
随着津保、京张、京雄、京哈等铁路的通行运营,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这极大缩短了时空距离,降低了人流、物流成本。正在建设的京唐高铁,也同时出现在三地政府工作报告中。
高铁“同城化”,让“双城记”走向“多城记”,有助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也助力京津冀区域城市走向一个世界级城市群。
相约“十四五” 三地协同发展更加紧密
“十四五”时期,北京主要目标之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更大成效,城市副中心框架基本成型。推动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基本形成。
天津重点任务之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抓住“牛鼻子”形成发展合力。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河北将促进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协同融合,共建世界级城市群、机场群、港口群,完善区域生态环境联治联建机制,推动京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河北延伸。
田学斌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做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减法,也要做好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加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实现后,正向2030年远期目标迈进。三地把协同发展作为重点写入“十四五”规划,未来将继续坚定不移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来贯彻落实、见效。“这也是三地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