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娇颖)记者今日(2月22日)从北京市住建委获悉,《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规划设计宜居建设导则(试行)》修订版即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9月《导则》发布以来,截至目前,已有37个项目约4.3万套共有产权住房按照《导则》设计建设并陆续交用。考虑新政策、新标准对共有产权住房的影响,结合百姓生活需求,需对《导则》中部分条款进行修订。
据悉,此次《导则》内容共11条,包括选址规划、社区环境、配套设施建设、户型面积等方面。新版《导则》拟明确,中心城区按照建筑层数执行差别化面积标准,提倡通过轻质隔墙系统、家具设备设施等灵活划分套内功能空间。
中心城区住宅建筑层数不同,面积标准不同
“全面两孩”及居家养老使现有一部分家庭的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本次《导则》修订考虑家庭代际及两孩、适老性等新需求,大力倡导多居室精细化套型设计。
新版《导则》提出,中心城区按照建筑层数执行差别化面积标准,将原“城六区新建项目套型总建筑面积不应大于90平方米”修改为“十八层(含)以下的住宅建筑,套型总建筑面积不大于95平方米;十八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套型总建筑面积不大于100平方米”。
对于除城六区以外的其他区,仍保持最大套型面积不超过120平方米,但取消了原“总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占建设总量的70%以上”要求,开发建设单位可按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大套型的比例。
为了发挥竖向空间功能布置的灵活性,将中心城区共有产权住房的层高调整为2.9米。此外,依然严格限制套型总建筑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的套型比例。
针对本次修订中中心城区共有产权房套型面积执行差别化标准,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保障房政策咨询组专家钱嘉宏解释,调研中发现,购房人最关注的是居室数量,三居室是主力需求户型,因此本次套型面积上限标准修订是以三居室为设计原型,给出适宜的三居室套型套内面积指标,细致研究不同楼层的住宅楼不同组合情况下的楼层公摊面积等,最终确定了目前按楼层差别化制定面积标准的方式。
“我们都希望购房人能够在经济、合理的面积指标下享受更优的室内空间,户内功能更加完善,但是防火、疏散等居住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使不同层数的住宅楼核心筒面积不同,就是俗称的楼层公摊面积不同,19层及以上的住宅楼受防火、排烟、楼梯形式、疏散口数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楼层公摊面积要大一些。”钱嘉宏说。
可通过轻质隔墙等灵活划分套内功能空间
记者注意到,在选址时,除了考虑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城市功能分布和区域产业布局外,新版《导则》还提出,应结合各区申购家庭有效需求情况进行选址,促进职住平衡。
为了满足居住家庭在共有产权住房全生命周期的家庭生活需求,新版《导则》倡导房屋主体结构大空间布置,通过轻质隔墙系统、家具设备设施等灵活划分套内功能空间,实现住宅使用的长寿性、可变性,以适应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生活阶段的多样化需求。
例如,同样的面积,可以通过在主卧室与邻近卧室、主卧室与客厅之间采用内隔墙,划分为三室两厅,适合三代人同时居住;也可以将两个卧室合并为一个舒适的大卧室,适用于三口之家;还可以将主卧室和客厅合并为一个大的起居厅兼顾工作,适用于二人世界。
据悉,“空间可变性”将作为保障房方案设计评审的一项审查内容,从套型方案设计伊始就进行潜伏性设计,并考虑在房屋使用说明书中充分说明后期改造条件预留情况。
室外设施应满足老年人安全使用需要
在社区公共服务配置方面,新版《导则》也进行了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设计。
例如,《导则》明确图书馆、室内健身馆应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条件,宜设置在地上;图书馆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每处,室内健身馆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每处。
同时,鼓励因地制宜设置丰富居民公共交流的空间,可以设置咖啡馆、茶馆,也可以设置廊亭、休息座椅等交流场所。对于活动、休憩等室外设施,新版《导则》要求应满足老年人安全使用需要,宜设置在向阳避风处。
此外,《导则》还提出,要结合小区出入口空间设置共享自行车停车区域,合理设置分类垃圾收集点和快件箱。
随着智慧社区的不断发展,新版《导则》也提出倡导构建高带宽、广覆盖的网络体系,提升5G网络覆盖水平,打造智慧社区应用场景,同时提出鼓励在地下仓储设置智能化小型公用仓库。 【编辑: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