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021年,奋进的中国迈上新的征程,奋斗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壮大到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把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作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百年风华正茂,百年初心依旧,新闻频道从今天起,推出《新春走基层·百年风华忆初心》系列报道。
今天我们的记者带您走进湖北省红安县。红安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就诞生在这里。新春走基层,我们的记者走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带您看看老区人民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为您讲述“拥军袋”和“将军家书”的初心故事。
放鞭炮、打糍粑、炸丸子,贴春联,春节里的红安县七里坪镇观音阁村处处都是浓浓的年味儿,家家户户都忙着过新年。吃饭前,秦秋平把孩子们叫到厨房,每年过年,家里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仪式。
在村里,记者发现很多人家的厨房里都挂着这样一个粗布做的拥军袋,乡亲们说,这是延续革命战争年代祖辈们做饭前的一个习惯,也是一种纪念。
由于年代久远,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当年的拥军袋实物了,但是记者在红安县文物局保存的红安《列宁小学教科书》中,看到了这样一段记载:姐姐缝了一个布袋,绣上拥护红军四个字,悬挂墙上,每日抓米一把,积少成多,预备送给红军吃。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缺衣少食,但家家户户宁愿自己吃少点,也要竭尽全力支援红军。83岁的张绍国老人还清楚记得父亲跟他讲过的故事。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一首唱遍大别山区的革命歌谣,黄安也就是今天的红安。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这里诞生,红安男女老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红军,仅一年时间,全县就有2万多人报名参加了红军。
秦秋平的大伯是开国将军秦光远。1931年,16岁的他和观音阁村55名年轻人一起参加了红军,新中国成立时他是唯一活下来的。在秦秋平家里珍藏着秦将军20多年前写的10封家书,有自掏腰包每年春节给革命烈士家属捐款的,有帮村里建自来水管网,让乡亲们吃上自来水的,有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几十年来,秦光远将军把自己的大半工资都捐给了家乡,一封封家书里,是他对乡亲们的牵挂,也是一个共产党人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在其中的一封家书里,秦光远写了这样一段话:村里和组里同意你家免交提成,不能这样做。遵照党章规定,支部堡垒作用,党员的模范作用,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能做的事,党员自己首先不做。
革命战争年代,红安有14万英雄儿女为革命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如今,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红安成为湖北省乃至整个大别山地区首批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当了12年村支书的秦秋平,现在正带着乡亲们依托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优势发展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