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1月27日电 题:“中国天眼”守护者的“进与退”
作者周燕玲 蒲文思
“外界很关心发展旅游会不会干扰到‘中国天眼’的运行,经过这几年实践发现,其观测环境比建设初期有进一步改善。”正在召开的贵州省两会上,贵州省人大代表、平塘县委书记臧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平塘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中国天眼”安全运行,并在保护的前提下谋求合理且科学的旅游业发展。
人类凝望宇宙的“大眼睛”曾有两个,一个位于中国贵州,一个位于地球另一侧的美国波多黎各。2020年底,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坍塌,世界上只剩下位于贵州大山深处的“中国天眼”,静静凝望着深邃的宇宙。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016年9月25日在平塘县克度镇落成启用,同日主打天文科普研学游的中国天眼景区开园迎客。作为“中国天眼”的守护者,平塘一直在“进”与“退”之间寻求平衡发展。
图为游客进入“中国天眼”接受安检。 田举 摄为确保“中国天眼”不受电磁波和人为干扰,平塘对FAST项目电磁波宁静核心区实施整体搬迁,同步对5公里核心区内土地、林地进行流转征收,解决搬迁民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此外,还积极开展搬迁民众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被征地民众缴纳养老保险金,在保障其正常生产生活的同时确保实现“中国天眼”的“真宁静”。
在一些搬迁民众新家的马路对面,就是“中国天眼”科普基地。随着科普研学游的火爆,目前克度镇餐馆达到95家、酒店28家、旅馆113家,带动当地1200余人就业,2020年全镇实现脱贫。
“这几年发展科普游下来,并没有发生过因为旅游而影响到大射电的观测。”臧侃说,这里的科普游不同于其他地方,不是以数量取胜更没有“门票经济”一说。
“手机、手表、手环、打火机……电子产品不能带进去。”访客在进入“中国天眼”观景台之前,要经过比机场还严格的智能安检和人工双重安检两道关卡。同时,科普旅游基地还对参访人次实行严格限制。
“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中国天眼’,当好守护者。”臧侃说,旅游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与“中国天眼”的保护可以有机融合,对此地方和国家天文台达成了高度一致的共识。
图为“中国天眼” 贺俊怡 摄臧侃认为,科普游具有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作用,在保护“中国天眼”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通过严格的管控,发展科普游是可行的。“科普很重要,国家天文台的科学家也很重视,他们希望通过科普让更多人热爱科学”。
在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美圣看来,“中国天眼”已成为中外青少年科普研学的一个热门地,通过这样的民间科技交流方式,可以促进各国交流。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日前发布消息称,FAST试运行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调试阶段即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近一年来FAST在脉冲星发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快速射电暴相关研究成果入选《自然》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
未来,平塘将在为“中国天眼”保驾护航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普基地研学旅行等新兴旅游产品,提高科普吸引力,同时带动周边地质探秘旅游和“桥旅”融合,丰富旅游内容。(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