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好土地种好粮 护好生态奔小康 北京大兴区26日将启动第二轮核酸检测工作 多地对拒服兵役人员联合惩戒: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坚持防控不松懈 过节尽量少聚集 解读中央纪委全会公报:反腐“多线并进”,向难题“开刀” 辽宁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天津政协会启幕 港澳委员视频连线远程协商履职 多国领导人第一时间接种 他们为何选择中国新冠疫苗 河北、黑龙江、吉林、北京多措并举 筑牢疫情防线 出行注意!陕西省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 就业、蓝天、医保……各地省级两会亮民生成绩单 到2035年北京GDP预计比2020年翻一番 纵容前妻、隐瞒婚史 这些“治家不严”问题当警惕 多地启动督办房本办理难问题 浙江舟山检出一批新冠阳性进口冷链食品 未流入市场 检察机关与文保部门协作 公益诉讼守护文化遗产 中纪委机关报批贪腐兄弟连:严家风防家族式腐败 综合消息:中国内地新增确诊12天来首次低于百例 专家称今冬疫情望于三月结束 从热情满满到逐渐倦怠的朋友圈晒娃:四年级后频蒸发 2020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评选揭晓 长江干流实现全Ⅱ类及以上水体 媒体评“遛狗拴绳入法”成为热议话题:理所当然 青海生态扶贫带动农牧民增收 围观候鸟的“寒假”:“高冷”白鹤为何向人类靠近? 澳大利亚肺鱼拥有已测序最大动物基因组 新华时评:全力以赴,不负生命重托 新动物防疫法:因科研等利用野生动物应当先检疫 20万家医疗机构、39万家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 仿生芯片探明新冠病毒感染损伤肠道组织机制 教育惩戒新规3月1日实施 划定7条红线明确惩戒尺度 北大人民医院骨髓移植突破万例 北京工会推动维权工作“向前一步” 西藏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性法规 青岛崂山区总开展线上迎春感恩惠活动 未来5年北京将新增16万中小学学位 石家庄:根据区域内最后一例病例确诊时间 及时调整疫情风险等级 北方部分地区有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 华北黄淮等地有霾 北京通报新增确诊病例详情:三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上海一夜敲门摸排次密接者2871人 确诊者未做好防护措施 上海检测冷链食品样本21万余件7批次外包装阳性 未流入市场 突发!南宁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 已致4死6伤 山东栖霞金矿爆炸事故中已取得联系的11人全部升井 重庆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闭幕 周勇当选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疫后湖北:从“重启键”到“升级键” 特写:给新冠病毒“拍照片”的人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孙永一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 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将开播 北京新增2例本地确诊病例 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网信办出台公众账号管理新规:剑指虚假信息、流量造假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整好土地种好粮 护好生态奔小康

2021-01-25 09:31:04来源:人民日报

整好土地种好粮 护好生态奔小康

隆冬腊月,来到四川宜宾屏山县锦屏镇柏香村,只见村里一大片坡改梯的山地,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着收菜。而过去这里地块零碎,只能零星种些粮食作物,许多村民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土地随之撂荒。

改变始于2018年。当年,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启动实施,涵盖云南、贵州、四川地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连片土地整治项目。其中,四川省项目面积最大,涉及宜宾、泸州、乐山和凉山4市(州)的13个县194个村,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

前后两年多时间,四川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实现了土地旱能浇、涝能排,田平、路直、渠通,确保农田高产、稳产,形成良性生态循环。“乌蒙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传统农用地整治路子走不通。”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在乌蒙山土地整治项目中,创新开展生态整治新模式,比如在土地平整时,抛弃以往大规模使用硬化田埂的思路与理念,保存田埂的基本生态功能,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土地整治完成后,四川省新增有效耕地面积3.19万亩,新增粮食产能6800余万斤,近8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让曾经的废弃地、撂荒地成了“香饽饽”。珙县巡场镇三合村曾因产煤兴盛,煤矿关闭后,留下的是2000多亩矿山废弃地、受污染的水源和满山的地陷。经过土地整治和生态环境修复,如今的三合村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地。曾经外出经商的当地村民马家兵抓住“家门口的机会”,在村里流转了600亩土地种植牧草,带动村民增收。

不仅收入增加,土地整治带来的是以产业为依托的乡村振兴。63岁的柏香村村民罗泽荣告诉记者,过去家里有一亩多地,地块零碎,又缺水,种地养不活一家人。“现在不仅土地平整了,还修了路、通了渠。我种了经济作物,一年收成能有一万多元。”

如今,昭觉县洒拉地坡乡种上玫瑰和蓝莓,越西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屏山县打造“云顶茶海”为乡村康养产业铺路,沐川县将田园风光与农业园区有机结合……放眼乌蒙山区,经过整治后的土地因地制宜,发展起现代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 宋豪新 【编辑:张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