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当前,北京有相当数量的科技成果没有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有评论认为,这是因为企业并没有真正的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由此造成成果转化率偏低,以及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脱节。对此观点,北京市政府如何看待?
2021年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焦非 摄影
针对该问题,北京市副市长、秘书长靳伟在20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海报新闻记者时称,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北京市中关村的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已经成为了广大科研人员心中的“金名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畅通中央、地方“重大事项、重大改革”的协调机制,争取更多能够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的制度突破可以先行先试。
“首先,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创新梯队。”靳伟详细解释了北京市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上的举措。
其次,实施科技、产业、金融融合新机制,加快探索新业态监管模式创新,推动开展金融监管等方面改革先行先试。同时,加快建立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国际科技合作和开放的新机制,鼓励常态化的交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的创新网络。最后,遵循科研规律和创新发展的需要,努力营造崇尚创新、潜心钻研、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