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前,科技部、北京市积极主动贯彻落实,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等21个部门共同谋划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提出《“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形成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设计和安排。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北京拥有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未来北京在深化人才机制体制方面还有哪些部署?
1月20日,北京市副市长、秘书长靳伟在发布会上回答海报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创新驱动的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这几年北京在全面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完善创新生态,实施了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北京市副市长、秘书长靳伟 刘健 摄影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提问 焦非 摄影
记者在国新办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北京市制定实施了“人才五年行动计划”,创新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方式和管理模式,深化职称制度和科技奖励的制度改革,探索“揭榜攻关”模式,特别是通过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创30条,极大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靳伟进一步解释,“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在国家各个部委的支持下发挥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率先开展相关先行先试,在激发人才创新的活力方面,要依托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科研载体,更大力度地吸引国际人才的落户,集聚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加快形成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梯队,让各类人才能够心无旁骛的专注事业,人尽其才。同时,加强人才的引进服务保障,进一步提高国际人才来京工作的审批效率,构建国际化的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
靳伟强调,北京市将开展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导向。
“去年北京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条例正式实施,这是科研人员长期期盼的科技成果的权属改革实现了制度性的突破,去年一年应该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靳伟坦言,但北京也存在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下一步将着力打通法规落地的堵点问题,为创新者赋能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