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刊文:乡村振兴的五种“味道”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 1月10日出版的第1期《半月谈》刊发记者叶俊东、王俊禄采写的文章《乡村振兴的五种“味道”》。摘要如下:
作为《富春山居图》原创地和实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近年来致力于“味道山乡”创建,这里的乡村有“妈妈”的味道、乡愁的味道、绿色的味道,也有现代化的味道、复兴的味道。乡村振兴何处着手?我们循着这些味道,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妈妈”的味道
2020年12月18日,第三届富春江江鲜大会在富阳东梓关村杭派民居内启幕。冻米糖、米馃、油面筋……村民各自拿出绝活,比拼厨艺,吸引了数万名各地赶来的游客。
这是“妈妈”的味道。当然,“妈妈”的味道远不止于味蕾和食物。理想中的乡村,如同母亲的怀抱,是能让人心灵放松的地方。
富阳东洲街道黄公望村的妇女朱梅娟,经营一家民宿。来自上海杨浦区的潘阿婆,被朱梅娟认作了“干妈”,在这里一住就是6年多。朱梅娟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窗边轻声问候:“老妈,你醒了吗?”
像这样的干妈干爸,朱梅娟认了17个。她与志同道合的姐妹发起成立“公望女管家”,制定了会员守则,在提高民宿服务能力的同时,让“公望隐居地”成为更多人的心灵栖息地。
乡愁的味道
作为杭州全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富阳区龙门镇是孙权后裔最大聚居地。白墙黑瓦、书院牌坊,马头翘角、河畔桥廊,处处是历史,步步有文化。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44岁的何苗娣在龙门溪边,开了家馄饨铺。“以前镇上老人孩子多,现在年轻人多,一到周末节假日就很热闹。”
更为可贵的是,“活态古镇”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7000多位原住民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古镇复兴要做好提升文章,保护传承是基础,合理利用是方向,从而实现保护古镇、发展旅游、造福百姓的多赢。”龙门镇党委书记凌涛说。
绿色的味道
富阳是我国传统的“造纸之乡”,造纸产生的废水通过管道直排富春江。“必须有取舍!”富阳区上下形成共识。近几年,随着城市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高污染、高能耗的造纸产业最终完成腾退转型。
一束狗尾草,长在田间是杂草,摆上窗台是装饰。若是4月来到富阳,能看到“乡村百花大会”打擂正酣,这里的农民争相把春天“搬回家”。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富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夏芬说,百花大会包含“最美赏花胜地”“幸福花开·最美庭院”等评比,让农民自己“掰手腕”,目的是推进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家园,助力乡村振兴。
现代化的味道
在富阳东洲蓝郡农业创客园,名贵中药、珍稀花卉都不足为奇,让人意外的是颇具现代设计感的创客空间、创客会客厅、植物工厂等。
从农业园到由科技部认定、杭州地区首个专注农业创业项目的孵化器,蓝郡农业创客园用5年时间在业内闯出一番天地。企业负责人陆炜强也从一名创业者,成长为浙江省首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导师。
这样的现代农业,早年的富阳是不敢想的。那时,当地不少乡村“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今天则是“屋外美如画,屋内现代化”。
复兴的味道
和面、揉面、醒面……位于富阳西部的新登镇上山村,熹微晨光间,村民胡丽芳家早已灯火通明。富阳流行酒酿馒头,胡丽芳家做馒头有27年。
2018年3月,新登镇半山桃花节开幕,胡丽芳和妹妹不到两个小时,就卖光了500个馒头。第二天,胡丽芳毅然辞去了年薪超20万的IT白领工作,返乡创业。如今,胡丽芳家的馒头最多的时候一天就出货3万个。
如今,富阳不少乡村,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回迁潮”。村民们看到了美丽乡村背后的无限商机,办起农家乐,发展民宿经济,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