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节假日消费 保障劳动者休假是关键 中方对《欧拉宣言》表示欢迎 支持海合会国家加强团结合作 从32厘米到4600公里!中国构建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 【速览】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潜伏期长”“变异株入侵” 中国全力破解冬季疫情新“课题” 日本导演纪录片《后疫情时代》引热议 外交部回应 疾控专家提醒:警惕零星“火苗”防范传播风险 多地密集发通知:倡导原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 新增高风险应注意什么 外交部回应美方涉人权指责:最大的人权莫过于生命权 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甘霖-I”首飞成功 中国外长新年首访为何总选非洲? 停!停!停!石家庄全方位升级防疫措施 华春莹列美国窃取海量信息事实 驳斥其“清洁网络”计划 安徽2020年平均降水量1639毫米 为历史第二多 中国首架大型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甘霖-Ⅰ”在甘肃首飞 河北石家庄市新增确诊病例50例 行动轨迹公布 “藏独”组织毫无合法性 防禽流感传入,我国禁止输入法国禽类及其相关产品 中国6部门联合出台意见加强退役军人司法救助工作 云南通报7起煤炭资源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王毅同刚果(金)国务部长兼外长通巴举行会谈 直击中国新冠灭活疫苗“诞生记” 明月几时有2020年度研究出炉:98%广告根本没用 为多贷款“做高”房价,发生争议谁付代价? 名单来了!教育部成立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 北京地坛医院新设本地密接者筛查门诊和隔离病房 华春莹评日本导演纪录片:对不带偏见的真实记录表示赞赏 铁路部门配合各地疫情防控要求推出免费退票措施 石家庄邯郸等地铁路进京车票停售 12306:限制进京 38人死亡3人失联 四川公布近年来1月份较大以上事故 期待刚果(金)在中非友好合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访中国驻刚果(金)大使 中国“技术团”完成圭亚那海底电缆抢修 已返程入境隔离 最新报告揭穿德国学者郑国恩抹黑新疆人口状况的五大谎言 特朗普签令禁止与8款中国应用交易 中方回应 学术报告清晰呈现新疆人口真实状况 大连: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不离连 低风险地区人员须持3日内核酸阴性证明 贵州启动抗凝冻IV级应急响应 寒潮再袭长三角:气温“大跳水”多城开启“冰冻模式” 实施“海丝”引领 福州构建东南沿海开放新高地 北京“两区”建设稳步推进 已累计新增项目800多个 浙江检方建立统一对外委托鉴定机制 规范运行检察权 蓬佩奥抹黑中欧投资协定 华春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沈阳有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暂不采取个人预约方式 广东允许实习生等参加工伤保险 预计惠及超300万人 外媒:中国新冠疫苗安全有效值得信任 获多国采购 石家庄:最大限度通过“非接触式”途径办理涉税缴费事宜 强寒潮来袭 各地各部门积极应对确保百姓温暖过冬 北京: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来京就诊人员筛查 落实防疫措施 每!一!帧!都!难!忘!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扩大节假日消费 保障劳动者休假是关键

2021-01-07 09:27:56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扩大节假日消费”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

一起点燃节假日消费热情(迈入“十四五”·聚焦消费新亮点③)

“黄金周”“小长假”,还有年假、双休日……节假日已成为居民消费需求释放的关键时点和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消费的需求旺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这将对节假日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产生什么影响?扩大节假日消费,将从哪些方面着力?

节假日消费成绩单亮眼

“疫情发生后全家人‘宅’了几个月,对出游都很期待。大人想尝尝正宗肉夹馍、臊子面、羊肉泡馍的滋味,孩子也想看‘不倒翁小姐姐’。”家住安徽合肥的白领王帆介绍,去年国庆节,一家四口去了陕西旅游,尝美食、逛景点、购买纪念品、体验民俗旅游,总共花了1万多元。

“小时候盼过节,是为吃几顿好的、买身新衣服。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节假日要追求更高品质的消费。”王帆介绍,除2020年春节以外,近几年每逢春节、国庆“黄金周”,全家人都要外出旅游,有时还会选择出境游。

过去一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中国超大规模市场蕴藏的消费潜力在节假日集中释放,“假日经济”效应显现,其中最受益的莫过于旅游、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行业——

2020年劳动节假期长达5天,期间1.15亿人次游客出行,重点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假期增长32.1%;

之后的国庆节、中秋节假期重叠,消费规模继续走高,8天假期里,全国共接待游客6.37亿人次,铁路、公路、水路、民航日均发送旅客6211.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665.6亿元;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需求迎来“井喷”: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餐饮住宿日均销售收入增长12.7%,批发零售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1%,假期前7日全国电影票房近37亿元,创国庆“黄金周”票房新纪录;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虽然只有3天,但市场火热,全国重点零售企业服装、家电数码、珠宝首饰日均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8%、9.9%和10.3%,海南7家离岛免税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13%。

一年来,节假日消费市场画出了一条向上的曲线。在疫情影响尚未消退的背景下,亮眼的成绩单充分反映出节假日消费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发展空间。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节假日移动会扰动每年1月、2月主要经济指标的同比、环比增速,有时甚至会影响3月份指标。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节假日是全年消费实现的重要时点:看规模,当前节假日消费规模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约10%,考虑到近年来节假日消费增速高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这一比重有望继续提升;看结构,节假日消费中除购物、餐饮等传统消费之外,旅游、文化、体育等新兴消费蓬勃发展,服务消费已成为节假日消费的主要内容。

“未来,随着我国消费升级持续推进,居民对发展和享受型消费需求将不断增强,服务消费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节假日消费将成为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重要方式。”关利欣说。

保障劳动者休假是关键

提起节假日消费,王帆说:“有点怀念早先‘五一’休7天的日子,如果假期再长些就好了。”

“要想扩大节假日消费,首先得保证节假日。”在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的何雄坦言,自己每年理论上享有10天带薪年假,但由于工作繁忙,实际上很少能享受到足额年假。

激发节假日消费需求,根本上还是要确保居民“有假可休”“应休尽休”。

2020年“五一”,居民们享受到长达5天的假期,并趁此机会安排更丰富的节假日生活和更充实的旅游消费活动。多地还探索实施周末“两天半”,在周六、周日以外增加周五下午半天的休息时间,鼓励推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政策。专家指出,更合理的休假制度可以降低调休负担,延长实际休假时间,从而激发消费愿望。“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节假日制度,有望为满足居民节假日消费需求带来更多利好。

有了好制度,也要落实好。据了解,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已出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保障就业者带薪休假合法权益。但在一些用人单位,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员工“不敢休”,单位“不让休”,使劳动者享受带薪休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此次“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能够促进消费者错峰休假,使消费需求在时间分布上更均衡,从而保证节假日消费体验。

关利欣分析,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的重点在于短期经济效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难点在于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落实劳动者权益保护。“首先,需要引导全社会对休假的正确认识,劳动者休假不足对消费、家庭、社会心理、劳资关系等均会产生负面效应。其次,应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依法支持正当劳动权益诉求,敦促用人单位改变不合理、不合法用人现象。第三,探索落实带薪休假的政策措施。”关利欣说。

提升服务消费供给质量

激发节假日消费,供给方也需要下大力气。

“节假日人们扎堆出游,消费体验未必好。城里到处堵车,下馆子、打网约车都比平时贵。”李阳本科期间在南方沿海的一座旅游城市上学,谈及节假日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他的感受很真切。

“我很少在节假日出游。因为游客多,机票、酒店更贵。景点多实行票价浮动制,旺季门票比淡季贵不少。”家住北京的资深“驴友”陈豪说,节假日旅游更高昂的花销、更拥挤的客流量让他总是选择淡季出游。

在陈豪看来,节假日消费市场上许多商品或服务价格偏高且同质化程度高,许多古镇、步行街、纪念品千篇一律;部分行业缺乏有效市场监管,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少数城市和景区存在“十个月磨刀、两个月宰客”现象,不仅无益于促进节假日消费,反而打击了消费积极性,阻碍节假日消费需求的释放。

关利欣指出,节假日消费在部分地方和环节仍有强制消费、“宰客”、拥挤、个性化服务缺失等痛点,需从市场整治和产业升级两个角度来推动节假日消费市场建设。一方面,要优化消费市场环境,倡导诚信经营的商业文化,加大对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保障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要补齐短板,加快解决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旅游服务体系不完善、商旅文体等产业融合不足等问题,着力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面对供给侧的痛点难点,提高节假日期间商品服务的供给水平,建立良好、规范的市场秩序尤为重要。过去一年里,为鼓励节假日消费,各地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河南针对餐饮娱乐、文化旅游、住宿等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行业发放电子消费券,强化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景区门票实行优惠;青海支持重点消费城市和各市州在主要商圈、步行街、城市地标等区域开设特色经营区,培育文化消费新业态,大力活跃假日消费。

“未来,我国节假日消费需求也将呈现品质化、便利化、人性化等特点。”关利欣认为,为了更好地释放节假日消费潜力,除了在需求端发力之外,还需要持续增强服务消费的供给能力,优化消费软硬件环境。“一是提升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完善消费相关配套设施,打造便利化的交通出行、餐饮住宿、文化休闲、体育娱乐等商业网点和基础设施。三是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延长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等公共设施开放时间,通过景区景点预约等方式提升消费体验,完善夜间交通、城市亮化、公共卫生、治安管理等公共服务。”关利欣说。

汪文正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