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国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实力跃上大台阶 北京:严格入京人员、货物高等级防控 强化京冀进京通道管控 综合消息:中国内地再现高风险地区 河北全省进入“战时状态” 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将构建“四张网” 海评面:中国“天眼”,望向世界 第一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更加便利 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天才被开除党籍 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开始收案 首批适用民法典案在多地宣判,带来哪些重要变化? 重庆晒环境治理“成绩单”: 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 审计署:已清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32亿元 安徽出台新规 决策机构违规造成决策失误将终身追责 外交部:中美两国在抗击疫情、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等领域拥有巨大合作空间 外交部就伊朗提高浓缩铀丰度、澳女警营救华人遇难等答问 中国新冠灭活疫苗知多少:年产能或超20亿剂 农历小年火车票今天开抢!这些线路机票比高铁便宜 已经用上了!国家集采冠脉支架落地 受益患者点赞 兰州去年优良天数超300天:“兰州蓝”由“浅”入“深” 病毒潜伏期是否更长?如何看待超级传播者?专家详解 疫情和变局凸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中国检方将发挥职能“确保脱贫攻坚成果不被蚕食” 王毅同尼日利亚外长奥尼亚马举行会谈 感染初期体温升高或有助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 河北:立即进入战时状态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 张学习及其团队:为嫦娥五号“挖土”助一“臂”之力 “天眼”将对全球科学界开放 多方聚焦守护“电波净土”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低成本高性能双极膜 南大回应“毕业生平均年薪17.83万” :六成以上应届毕业生升学或出国,45%的抽样率已经很高了 沈阳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完成采样超700万人 第二轮已开启 新修订的《军队人员婚姻管理若干规定》施行 两种情形不得申请结婚 重庆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长江上游绿水青山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邢连华、李建中、龙秋芳提起公诉 渔民上岸 江豚“回家” 从“微笑精灵”看长江生态兴衰 北京升级入境人员管理措施 防范超长潜伏期感染者 审计发现,部分行业协会违规收费2615.28万元 今年将开进西藏的复兴号长什么样? 关于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种,这22个问题有了权威解答 中国最早成立的“110”报警服务台迎35周岁 甘青宁三省区推广通用手语 助听障人员实现信息无障碍 发射次数"40+"、空间站开建…2021中国航天有看头 商务部:商场、超市应拒绝不戴口罩顾客进入 拖欠民企账款清得怎么样?审计署点出六类问题 中国颁布20个职业“国家标准” 电子竞技运营师等在列 “十万大学生创业计划”公益项目在广州启动 解读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疫苗怎么打?打几针?管多久? 岁末年初全国各地迎来就业季 多种举措促进就业 新纪录丨写给春天——汉口站76天 当用负责任行动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美方就核武器问题指责中国 中方回应:贼喊捉贼、自欺欺人 不等不靠不认命 西畴人,让石漠变绿洲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十三五”中国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实力跃上大台阶

2021-01-06 09:28:36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5日说,“十三五”时期,中国科技事业加速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治理形成新格局,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进一步凸显了支撑引领作用。

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当天在北京召开,王志刚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作上述表示。他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019年2.21万亿元,2019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2019年达到1336亿元。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翻一番,2019年超过2.2万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排名从2015年第29位跃升至第14位。

王志刚将“十三五”中国科技成就归纳为11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显著加强,数学等基础科学稳定支持加大。自然科学基金改革全面推进,更加注重原创和人才培养。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奋斗者”号完成万米载人深潜,C919首飞成功,“雪龙二号”首航南极,“天鲲号”首次试航。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下线。悟空、墨子、碳卫星等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磁约束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多项实验取得突破,散裂中子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建成使用。

三是重大专项引领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国产芯片、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整机自主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5G成功商用;一批高端机床装备研制成功;掌握第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世界领先;自主研发235个新药。

四是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跻身世界前列,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应用。科技为港珠澳大桥、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提供保障。

五是科技创新有力支撑民生改善,科技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建成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9700家医疗机构参与的新型协同创新网络。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入推进。

六是区域创新水平快速提升,北京、上海、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东西部科技合作由“点对点支援”向“体系化布局”转变。21家国家自创区、169家国家高新区成为地方创新发展“领头雁”,2019年营业收入达38.6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52%。

七是科技创新创业形成新生态,创新创业政策更加健全,科创板上市高新技术企业173家。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等构成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突破20万家。

八是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基本建立,资源统筹配置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不断优化,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

九是科研诚信建设进一步加强,作风学风深层次问题逐步解决,形成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统筹协调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十是科技人才发展形成新机制,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涌现,一批优秀科学家荣获国际重要奖项,在世界科研舞台上崭露头角。国家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加大对青年人才、一线科技人才、企业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实施统一的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

十一是科技开放合作迈出主动布局新步伐,政府间科技合作稳步发展,与多个国家建立创新对话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围绕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气候变化、空间、健康、能源、农业等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明显。

王志刚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之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战的应急科技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国科技界坚持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一是围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在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领域取得一批务实管用成果,有力支撑全国疫情防控。

二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建设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全面开展重大专项任务攻坚冲刺,一批前沿领域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实施。启动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三是面向长远发展加强科技创新系统谋划,按照国家“十四五”总体部署,研究编制“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强重点任务凝练,完善科技规划体系布局。

四是聚焦复工复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实施“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开展成果转化“百城百园”行动。深入实施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

五是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总结评估,修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开展基于信任的科学家负责制、“揭榜挂帅”、经费使用“包干制”等科研项目管理改革试点,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围绕优化创新生态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出台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硬措施,构建科技大监督格局,严肃查处一批科研不端行为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六是扎实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务实开展对美科技交流合作,联合制定中欧科研创新合作路线图,举办中俄科技创新年,召开第二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科技创新论坛。支持在脑科学等领域发起大科学计划。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19家联合实验室,基本建成一体化技术转移网络。(完) 【编辑:刘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