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安徽12岁男孩杀害10岁堂妹后抛尸灌木丛
2019年
辽宁13岁男孩残忍杀害10岁女孩后抛尸
2018年
湖北13岁男孩用剪刀抢劫并刺伤女孩
……
一个个案件
让人触目惊心
更让人出离愤怒
那些犯下重罪的“小恶魔”们
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
因为他们持有“免罪金牌”
未满14周岁
不过
从明年3月份开始
这块“金牌”就不好使了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
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
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犯罪
将不再是刑事“免责人群”
刑法为什么要规定刑事责任年龄
这主要和刑事责任能力有关
刑事责任能力
是指行为人能够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一个人到底有没有刑事责任能力
年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应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性难题
世界各国根据自身情况
对刑事责任年龄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主要集中在7—16岁范围之间
如何应对低于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
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有何现实意义?
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如何更加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我们连线了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法学院教授时延安
听听他怎么说
时延安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调整
应该是自1979年以来
第一次向下调整刑事责任年龄
在整个立法过程当中有比较广泛的民意基础
从比较法来看
包括我们参考一些国际性文件
如此规定
不违反目前国际社会所认可的一些基本原则
从意义上来讲
会形成一定威慑
同时,对整个社会
也会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具体实施中
第一
要慎用这个规定
从现在的法律规定来看
即便这个年龄段人实施犯罪
在追究的时候
也要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进行追诉
应该说
设计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序上的门槛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第二
在具体的处理当中
还是要看这个年龄段人
是不是有刑事责任能力
12岁到14周岁的人
我们可以看到他(她)的辨认能力也好
或者控制能力也好
与成年人比较还是会有一些不同
在追究的时候
在具体案件处理当中
还是要考虑他(她)是不是有这样的能力
第三
要配套措施
我们在制度设计时候
尤其在刑罚执行的时候
可能要考虑一些特殊的制度安排
比如羁押场所
是不是更多适用缓刑等等
关于未成年人刑责年龄降至12岁
新华社记者梁建强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新华社记者梁建强
对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进行调整
是一次鲜明体现问题导向
积极回应公众关切的调整
从调整的具体内容来看
这同样也是体现了审慎原则的一次重要调整
尽管范围有所变化
但明确了多个方面的条件及要求
有效避免了
执行中可能出现的扩大化问题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调整
是彰显法治理念的重要举措
对广大未成年人而言也是一种保护
不枉不纵
才能更好地预防犯罪
当然,法治社会之中
刑罚从来都不是目的所在
预防和减少可能的未成年人犯罪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形成合力
以法治给未成年人的成长点亮“引路明灯”
方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未成年人犯罪
牵动太多人心
要让犯下重罪者服法
也要建立完备的教育矫正体系
让更多未成年人
认识法律
守住底线
茁壮成长
更多精彩观点,请戳置顶视频
出品人:田舒斌
总策划:周红军
监制:刘洪 朱永磊 马轶群
执行策划:安传香 李洁琼
文案:董璐 张倩
编辑:卢俊宇 徐可 马若虎
特约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法学院教授 时延安
新华社记者 梁建强
主持人:刘燕
视频制作:张治国 白雪 刘占帅 郑铖
出品: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