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 张蔚然)《社会蓝皮书:202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21日在北京发布。报告称,“十四五”期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依然保持在9亿人左右,要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就业优先的产业发展导向。
当天,由中国社科院主办,社科院科研局、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的“2021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举行。在谈及2021年和“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形势与对策时,报告建议中国强化就业优先的产业发展导向。
报告称,“十四五”期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依然保持在9亿人左右,每年新增大学毕业生群体将超过900万人。要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振兴实体经济,为劳动力就业提供实体产业支撑。
报告同时指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特别要注重通过提高收入水平来提升居民消费品质,结合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积极培育国内消费大市场,为打通国内经济循环夯实消费基础。
报告分析,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达4亿多人,但该群体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三成左右,仍有增长的较大空间和潜力。要加快发展中等收入群体,推进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改进。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培林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结构存在两大短板,需要重点实行“结构改进”。一是城乡结构短板,即农民总量过多、收入过低,这涉及区域结构、就业结构、职业结构、消费结构等一系列社会结构层面的改进。另一个是收入分配结构短板,即收入差距过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较低。这两个短板有密切联系。如何让广大农民普遍富裕起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是中国现代化面对的难题。
为此,他建议未来中国更要注重释放社会活力。比如,要释放市场活力,对各种新型就业方式和灵活就业的“零工经济”,既要规范更要支持,对容易受到冲击的困难家庭和低收入群体的就业,要给予更大帮扶。再如,要释放农村活力,鼓励农民更广泛地兼业,推动以转移农民剩余劳动时间为特点的新型劳动力转移,以更大力度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千方百计使相当一部分农民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完)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