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外同胞伸出温暖有力的援手——二〇二〇年疫情下的中国外交领事工作
【特别关注】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斐晔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深刻影响着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随着国外疫情日益严峻,海外同胞的生命健康安全时刻牵动着国人的心。12月17日,在2020年度领事工作吹风会上,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崔爱民介绍了疫情下的领事工作,阐释中国外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投入抗疫斗争,践行“外交为民”理念。
让“回家”的人更安全,让“家里”的人更安心
“疫情暴发以来,除了商业航班不断航,我们已安排351架次航班从意大利、英国、美国、南非、伊朗等92个国家接回超过7.3万名同胞。其中,有未成年的小留学生和暑期必须离校的留学生约2.8万人,还有老幼病孕及疫情前短期出国探亲和出差等人员约2.9万人,以及因境外项目完工、停工急需轮换的企业人员约1.3万人。此外,我们还协助香港特区政府从日本接回195名‘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港澳同胞。”
崔爱民介绍,不同于历次战乱中的撤离行动,这一次面临着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威胁和生命危险,必须做好必要防护措施,严控疫情传播。面对同胞们回家的期盼,我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争分夺秒、四处奔波跑办各项手续,把工作做到航班起飞前最后一刻。“当同胞们在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发出了‘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的感慨时,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崔爱民说。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2月以来,入境客运航班(国际正班航班,不含港澳台)共约2.1万班,其中外国航空公司执行约8000班,中国航空公司执行约1.3万班。即便是在第二波疫情来袭的秋冬季,来华航班的数量在国际上仍保持了较高水平。为了让“回家”的人更安全、“家里”的人更安心,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远端防控,采取防疫健康码国际版、远端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等举措。自11月上旬起,对来华人员增加血清抗体检测,为确保国际旅行健康安全、降低疫情跨境传播风险加上了“双保险”。截至目前,“双检测”已经在全球160多个国家落地。驻外使领馆累计审核近53万份检测证明,阻止3.8万很可能“带疫”旅行的人,并“安排和帮助他们进行救治”。崔爱民还特别提到,对一些暂不具备条件的国家,采取了两次核酸检测等替代方案。针对检测、中转确实存在困难的个别情况,根据当地实际做出灵活处理,尽可能协助大家安全、顺畅地踏上回国旅程。“事实证明,远端检测措施最大限度防止了旅客途中感染,有效降低了境外疫情输入风险。”
“只要中国同胞还在,大使馆不会撤退”
疫情在海外暴发蔓延后,海外侨胞、留学生、中资企业工程劳务人员一度产生恐慌情绪,日常生活也面临许多困难。崔爱民说,对此,领事服务不“停摆”,领保工作不“掉链”,让海外同胞切实感受到无论疫情多么严峻,祖国在你身后。
崔爱民介绍,在许多国家出现医疗防疫物资短缺时,驻外使领馆人员当上了运送和发放“健康包”“爱心包”的“快递员”。一个口罩、一副手套,传递的是祖国人民的牵挂和惦念。截至目前,已向在100多个国家的500多万海外同胞发送近5000万只口罩、600万副手套、70万盒连花清瘟胶囊等,基本实现了对华侨主要居住国全覆盖。
5月下旬,日本名古屋的一位中国女孩急需回国做心脏移植手术。当地机场因疫情防控已关闭,外交部与驻日使领馆、国内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通力协作,安排国内医疗专家搭乘日方特批航线的包机,将女孩顺利接回国内开展后续治疗。
11月上旬,一艘中资企业的运输船在西非几内亚湾海域被海盗劫持。外交部和驻几内亚湾沿岸国家使领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全力营救我被劫船员。经多方努力,目前被劫持船员已安全获救并回国。
中国驻外大使、总领事通过座谈、视频连线等方式,与当地中国留学生、侨胞和中资企业人员谈心交流、答疑解惑;向海外同胞推介国内远程在线医疗平台,精心安排与专家在线交流活动;增设疫情专线电话,开通微信群组等;4月以来,12308热线日均人工接听各类求助电话3000多通,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只要同学们在,只要中国同胞还在,大使馆不会撤退,我不会离开。”驻美大使崔天凯在与学生代表视频谈心时动情的话语,是无数领事保护工作人员的心声。
加强国际合作中外一视同仁
疫情发生以来,外交部门在要求在华外国公民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积极做好信息通报,及时回应合理诉求,并开通了面向驻华使领馆的24小时咨询电话,地方政府开设多语种信息发布平台和24小时咨询专线,对外国公民采取一视同仁的救治措施。今年2月,一位感染新冠肺炎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在广州住院期间得到悉心照顾和治疗,他病愈出院后表示:“(医院)很好地照顾我们,对我们很友善。中国加油!”1月下旬至2月底,应36个国家请求并从人道主义出发,我国批准56架次包机,自武汉接走数千名外国公民。
崔爱民表示,这些措施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也为我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友好合作注入了新内涵。
疫情以来,外交部加强做各国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工作,对已经确诊及有疑似症状的中国公民做到“应收尽收”和“应治尽治”;积极推动亚非40多个国家将20多所我国援建的医院和40多所当地医院设为服务中国同胞的“定点医院”。
崔爱民还表示,不久前,中国向国际社会正式发出了健康码国际互认的重要倡议。外交部将加紧工作,争取让大家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码”上出国。
(光明日报北京12月18日电)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9日08版) 【编辑:苑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