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电 题:新老物件“讲述”约翰·拉贝家族四代人与中国人民的友谊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各种新旧物件、照片如线索般串联起83载时光,静静“讲述”着约翰·拉贝家族四代人与中国人民的友谊。13日下午,《命运与共——约翰·拉贝及家族与中国的友谊》展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
1937年冬,在血雨腥风的南京大屠杀期间,以约翰·拉贝为代表的25位国际人士冒着生命危险留在南京,对25万多名中国难民施以人道主义援助,为他们提供栖身之所。
“拉贝家族与中国人民的友谊持续了四代之久。我和我的家人也亲身体验了中国的那句俗语——患难见真情。”约翰·拉贝的孙子、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医生托马斯·拉贝13日在开展仪式的视频寄语中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他无法亲临现场看展。
“在我的办公室和院子里投宿的人一共有602名。”“在我的收容所的草棚里,过去两个夜晚出生了两个婴儿:一个男婴和一个女婴。我送给这两对夫妻每对10元,为女婴取名‘多拉’,为男婴取名‘约翰尼’”……展览中,《拉贝日记》中的文字记录,展示了他当年收容难民的情况。
展览中还展示了1938年2月25日25个难民收容所所长的签名照片。密密麻麻的签名,表达了中国民众对这位“南京好人”恩情的感谢。
继约翰·拉贝之后,他的家族后人与中国人民的情谊一直在延续。
2016年12月,南京市向以约翰·拉贝为代表的,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救助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颁发“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约翰·拉贝的后人获颁了纪念章。
2019年7月,约翰·拉贝的曾外孙克里斯·莱因哈特及其女儿安吉丽娜·莱因哈特,到南京参加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举办的紫金草国际和平夏令营。
“今年,当疫情在德国暴发时,中国人为我们提供了防疫物资。很多中国朋友自发给我们寄来了大包小包的口罩。这些物资无疑是雪中送炭。我们家族从心底对中国人民的善举表达感谢。”托马斯·拉贝在视频中说。
陈诗皓是约翰·拉贝秘书陈文书的孙子。当天,他作为中德两个家族友谊的见证人,出席了开展仪式。
陈诗皓告诉中新社记者,当年,他的祖父陈文书帮助拉贝了解各难民收容所的实时情况,并为安全区运送粮食。他的祖母原本是到安全区避难的难民,后来自告奋勇担任了金大附中难民收容所的护士。在救治难民的过程中,他的祖父、祖母相知相恋,结为夫妇。
“儿时,我就常听父辈讲起拉贝和祖父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故事。守望相助,是宝贵的精神遗产。祝愿中德两国友谊继续世代相传。”陈诗皓说。(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