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1月26日电 (记者 刘忠俊)第六届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国际论坛26日在成都举行,本届论坛吸引了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00余家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约350人参加。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就工业物联网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进行了现场分享。 刘忠俊 摄据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国际论坛是集技术交流学习、合作协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活动,是西南地区由航空企业主办的唯一学术性国际论坛,自201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得到了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所及企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大力支持,也为海内外航空航天领域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提供了一个世界先进制造及装备技术的交流、创新、合作平台。
清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符松展示高超声速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刘忠俊 摄“航空工业成飞每年将产值的3%至5%投入创新研发,通过论坛展板、报告等形式,展示企业的创新成果并提出需求。”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航空工业成飞)副总经理隋少春称,以2020年数据为例,航空工业成飞每年引进技术人才约200人至300人,他们来自清华、北航、南航、西工大等一流的院校,博士团队平均年龄在30岁以内。“创新需要平台、条件和投入,为此专门设立了博士专项经费,还为做产品研究和开发的博士们请来专家院士给予大力支持,给他们创造一切条件。”隋少春表示。
此外,航空工业成飞还与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共建了“成飞·青羊创新中心”,以航空高科技产业园和青羊区产业化中心为任务承载区,建立航空制造技术实验室,搭建成果技术转化平台、航空技术展示平台、开放性智能制造研发平台、科研试制平台等一系列航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该创新中心已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开展合作研究。
清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符松正在进行学术报告交流。 刘忠俊 摄近期,国家高端航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经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建设方案论证会评审,获得通过,即将成为航空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设置了前沿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研制保障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与产业孵化中心和高层次航空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通过三中心一平台的建设形式和公司+联盟的运作保障机制,提高航空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集中攻克和转化高端航空装备设计、制造、服务保障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提升我国航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公司专利、论文和科技成果数量及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推动了技术进步。”航空工业成飞高级工程师雷沛称,公司组建了5个工艺研究实验室,建立了两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范围覆盖材料、零件加工、装配、保障设备等生产环节重点,加大对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力度。同时,鼓励员工积极申报上级机关设立的科研课题,自筹经费设立了创新专项课题、博士基金、工艺研究项目、技术攻关项目等多种形式的科研课题,鼓励员工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隋少春向媒体介绍情况。 刘忠俊 摄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在数控加工、智能装配与制造、大数据、先进材料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讨交流,分享了一批推动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发展的创新理论,形成了一批紧跟世界航空制造领域前沿技术的实践成果,促进了航空工业成飞制造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技术人员的成长。“成都作为航空产业集聚区域,加强与企业、高校和专家学者的交流,能带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融合。”隋少春表示,专家学者们聚在一起,围绕一些共性问题展开探讨,这样的开放氛围非常好。(完)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