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杜燕)为期两天的2020(第五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在北京建筑大学举办,邀请来自中外的建筑界大咖聚焦首都规划建设,研讨韧性健康城市设计、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智慧城市技术应用等社会热点问题,助推发挥城市设计作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不确定性风险,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设计是解决多种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
今天,记者从大会了解到,本次大会以“韧性城市·健康人居”为主题。所谓“韧性城市”,根据《中国城市规划与设计发展报告2018-2019)》中给出的定义,指能够吸收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对其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冲击和压力,并维持自身基本的功能、结构和特征的城市。当风险到来时,韧性城市会自动调整形态,表现出高强度的坚持力、调适力和转型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表示,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关键转型阶段,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人们更加关注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的建设。她强调,城市设计是用来解决多种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要大力完善城市设计制度,分层次、有重点做好城市设计,探索新技术应用并加强制度构建,把城市设计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精细化手段,把城市织补好、修补好、重构好,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精神风貌。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郑登文讲到,近年来,北京市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在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这个开放的平台上,积极为首都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理事长姜泽廷表示,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举办五年来,已逐渐成为汇聚全球智慧的高端平台和城市设计领域交流合作的“金名片”。本届大会将聚焦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战略方向、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突出“韧性城市、绿色城市建设”等三大亮点。
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爱林讲到,针对首都北京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该校将进一步研讨基于新理念的中国学派城市设计新理论、新方法、新案例,为韧性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创新成果。
服务首都功能定位行动方案发布
大会上,《北京建筑大学服务首都功能定位行动方案(2021-2025)》正式发布,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老城整体保护与更新、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韧性城市与防灾减灾、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与更新、绿色建筑与现代装配式结构、地下空间开发与应用、城市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城市体检与精细化管理、城乡融合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具体任务,是北建大面向“十四五”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在城市生活中,“三角地”“边角地”等空间并不少见。去年11月份启动的“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设计方案征集”竞赛吸引了海内外设计单位或机构的参与,经过专家以及征求属地社区居民意见,最终评选出理念创新、功能合理、特色浓厚、可行性高的优秀方案。在今天的开幕式后,举行了竞赛颁奖仪式。
本次大会作为城市设计领域的知名学术品牌,吸引了国内外专业人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崔愷,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研究所联合主任Eugenie L. Birch教授,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等专家学者,在两天时间里围绕“城市与流行病”“迈向韧性城市的十个步骤“”恢复性修建与城市风貌保护“等主题展开探讨,为智慧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完) 【编辑: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