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电 (李京泽)11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视频方式出席第23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就推动后疫情时代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提出中方的四点建议。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在抗疫、恢复经济取得积极成效后,中国—东盟此次聚焦开放合作主线,中方提出的四点建议为推进中国—东盟关系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明晰了方向。
这四点建议分别是:携手战胜疫情,提升公共卫生合作;聚焦经贸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复苏;打造数字经济亮点,培育合作新增长点;推进可持续发展,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专家认为,从整体上看,这四点建议既立足当下又放眼未来,既盘活存量又拉动增量。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指出,四点建议按照优先级排列清晰,把公共卫生合作放在首位进一步凸显了疫情冲击下人的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因为没有这些任何合作都无从谈起,而世界经济正在疫情影响下艰难复苏,地区国家需要通过合作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发展和交往带来严重影响,如何转危为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中国和东盟须直面的问题。此背景下,中国—东盟合作不仅交出亮眼的抗疫成绩单,经贸领域更实现“逆袭”。目前,东亚地区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稳向好,中国—东盟贸易投资逆势增长,东盟已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开放合作之路。”李克强在讲话中阐明双方合作保持良好势头的要因。
“开放合作是中国的国策,也是东盟的‘盟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分析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近30年,合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因为双方掌握了开放合作这一国际关系交往的秘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认为,“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正是中国—东盟发展之道。他以应对疫情为例指出,双方扩大开放,将资源投入更大的市场进而优化配置,取得了贸易往来重大突破;东盟国家在疫情暴发初期向中方提供帮助,中方也通过派遣医疗队等支持东盟国家抗疫,眼下双方又将重点开展疫苗研发使用合作,这不仅使双方有效控制疫情,也为地区抗疫树立典范。
中方的建议也注重推动双方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数字经济被寄予厚望。钟飞腾认为,疫情暴发以来数字经济的发展证明了其在面对疫情风险时的独特优势。中国—东盟20亿的人口为数字经济产品产生规模效应提供人口基数,同时双方在如何发挥社会效益方面拥有类似的观念,为数字经济创造了适用环境。
翟崑注意到,中方在此项建议中亦提到了对于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维护。他说,数字经济是新兴合作领域,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也会带来并不熟悉的各种风险,必须加强风险规避和防护。“这是中国和东盟合作的一个经验,既要看准势头、快速规划,又要小心谨慎、保驾护航,保证合作的良性发展和双赢走势。”
受访专家认为,中国—东盟的合作考量着眼于长远。比如,将可持续发展定为2021年中国—东盟合作年的主题。中方提出加强生态环保、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减贫等领域合作的建议,更是得到了东盟领导人的积极回应。
“东南亚国家有大规模的非正式就业群体,受疫情影响这些人返贫可能性很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本国政策支持也需要外界援手。”“东南亚很多国家近海而居,一直都在寻求气候问题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受访专家指出,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中国提出的合作建议回应东盟国家关切,为未来合作注入信心。
与此同时,2021年中国—东盟也将迎来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一路走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合作已成为典范。钟飞腾说,“大国和小国如何相处?发展中国家之间如何互帮互助实现经济增长?在这些方面,中国和东盟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参考。”
展望将步入“而立之年”的中国与东盟合作,郭延军也表示,双方合作可以为区域治理、全球治理的改善和优化提供经验和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东盟提振了各国参与区域和全球治理的信心。(完)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