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30.76公斤 除了纪录还有这些重要意义 “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将于11月23日在乌镇举行 检察机关分别对严亚军、孟志泉、唐剑光作出逮捕决定 白皮书发布、重磅会议召开......超高清4万亿级蓝海待挖掘丨牛熊眼 上海浦东“金色中环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3个中心区怎么建 “双11”开局火爆,尾款人光速收货,快递板块将迎旺季丨掘金双11 税收数据不说谎:前三季度经济有这些亮点 收盘丨家电板块全天强势,A股三大指数震荡走高 中金打开涨停、建投股价“闪崩”,券商股冲高回落 | 市场观察 欧洲“软封锁”规模扩大,经济寒冬将至? 韦德布什证券:科技行业仍处黄金时代 继续看好科技股丨大咖录 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入30.8亿元 宁德时代遭净卖出5.87亿元 美国大选在即金价波动率抬升,银行临时调整交易措施 服装直播江湖洗牌:从9块9包邮到自建高定品牌 超高清视频产业驶入快车道 专业与个人双轨发展破内容瓶颈 中国人寿财险前三季度保费同比增长14.45% 国信证券完成QFII新政后的首单转融通交易 杨青玖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把握大势 创新理念 聚焦重点 以新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供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很必要 郑济高铁濮阳东站建设正酣 “一联三帮”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华龙区发放“马上兑” 首批惠企政策补贴资金230余万元 要闻简报(11月2日) 中海达投资:你需要知道的理财投资的四大步骤 欧巴智能售酒机将全面赋能白酒新零售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我是中国科技产品的头号粉丝 坚持用改革办法保市场主体 【扶贫故事绘】六十五岁开始的甜蜜梦想 最高300公里时速“一站直达”“复兴号”高铁首次变身货运专列 中国互联网医疗势头强劲(专家解读) 【中国网评】蓬佩奥拉拢斯里兰卡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 商用一周年 亮出成绩单 央行连续13个交易日逆回购 11月资金面或转向宽松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堂:大科学装置是布局未来的创新载体 2035,我们将建成这样的国家 长三角新侨“双创”学院:打造科技人才集聚新高地 妻子境外留学偶遇“翩翩君子”?中国一批重大间谍案件告破 台风“天鹅”“艾莎尼”将先后影响海南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形象标识对外发布 湖南省娄底市委原书记龚武生被开除党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上级墙上争“C位” 基层陪演戏:墙上形式主义因何故? 双季稻亩产3000斤实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正式开启 “开展科研需要国际合作” 市场监管总局:严防严管严控风险 守护校园食品安全 我国首批共享电单车系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当双11遇见艺星品牌周年庆,多重好礼畅享钜惠! 医疗ETF年内涨近80%高居股票型ETF第一 QFII新规实施首个交易日 瑞银成功完成多笔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30.76公斤 除了纪录还有这些重要意义

2020-11-02 18:25:34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长沙11月2日电 题: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30.76公斤 除了纪录还有这些重要意义

新华社记者周勉、白田田

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进行的袁隆平领衔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了亩产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晚稻品种“叁优一号”911.7公斤,超过了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比数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次测产充分展示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更加契合实际生产的特点,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应对极端天气 它表现优异

去年10月,在同样的地块,这次测产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品种“叁优一号”取得了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当时,这位“尖子生”是以单季晚稻的身份“应考”,而今天它首次作为双季晚稻的亩产成绩尽管“只有”911.7公斤,却更显难得。

首先,“叁优一号”作为双季晚稻的生长期比单季晚稻少了一周。“这就像一个学生在考前减少了复习时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烛介绍,双季晚稻的实际亩产要想突破700公斤是很难的,目前普通农民种植一般品种每亩能够产出550公斤已是顶尖水平。

其次,今年南方普遍遭遇的极端低温寡照天气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衡南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李秋生介绍,他们对比气象数据发现,在水稻生长最关键的时期,去年测产地块的有效光照是187.8小时,而今年只有43.85小时。累积温度方面,今年9月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超过60摄氏度。

“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是第三代杂交水稻相比前两代普遍具备的优势,这也是这次测产在极端天气的不利条件下,还能够突破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关键原因。”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说。

让农民轻松种田 它令人放心

把专家在试验田种出来的产量最大程度地搬到农民的生产田,是袁隆平团队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普通农民能不能轻松驾驭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出来的产量会不会大打折扣?

清竹村农户陈太佳是试验田的具体负责人,他最有发言权。陈太佳告诉记者,尽管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给了他一份技术方案,但施肥打药、田间管理都是他自己组织人员实施。“试验田的用肥量比我们平时种田多不了太多,而且肥料都是我去镇上的农资店买的。”陈太佳介绍,说起种田的水平,自己在全村顶多算中等偏上。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说,从播种到收获,他们只去过试验田2次,这和过去有专门团队长期驻地指导完全不同。“第三代杂交水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了杂交优势,它本身的旺盛生命力能够为农民节省成本和精力。”李建武说。

“清竹村的种植环境并不特别,海拔不到一百米,我们也没有对水稻特殊照顾,整个过程与普通农民正常种植差别不大。”李秋生说。

保障粮食安全 它值得期待

普通老百姓或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一季亩产量早就突破了1000公斤,把它们种两季不就超过2000公斤了吗?为何还要攻关双季亩产1500公斤?

“首先,目前亩产突破1000公斤的品种,都是一季稻,也叫中稻。从我国水稻产区的普遍实际和栽培模式来说,同一块耕地,种了一季稻就无法再种双季稻。”李新奇介绍,分开比,中稻产量一般都比早稻和晚稻高,但合在一起比,中稻产量又高不过早稻加晚稻之和。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陷入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今年高度重视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过去我们常说‘吨粮田’,指的是双季亩产达到1吨,这个早就在农民的生产田里实现了,但1.5吨还从未实现过,因此这次测产结果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李新奇说。

“实际上,这次测产的早稻品种并不是第三代杂交水稻,只是普通的杂交水稻,只有作为晚稻的‘叁优一号’才是。”张玉烛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从去年才进入大田试验,目前暂时没有选育出适合早稻种植的品种。我们会一步步按照袁隆平院士设计的思路来推进研究,很快就能选育出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早稻品种。”

“袁老师每次制定的目标都很高,需要我们‘跳起来’才能够得着。除了尽快培育出早稻品种,目前关于第三代杂交水稻的轻简化栽培、减肥减药不减产等研究都在同步进行。”张玉烛说:“只有我们跳得越高,国家粮食安全才会越牢。”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