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23日电 题:聚企业聚人心 激发市场活力——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下)
新华社记者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之举。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期间,记者跟随督查组在各地走访发现,各地积极探索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凝聚了企业人心,激发了市场活力。但同时,“新官不理旧账”、设置隐形壁垒等问题也在部分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督查组以问题为导向,真督实查,督促整改,推动地方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访企业、听心声、看落实
营商环境怎么样,企业家感受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
“你们做外贸办理出口退税快不快?”“现在还面临哪些困难?”……10月19日,针对企业反映的部分出口退税单证备案材料能否数字化核验问题,第四督查组来到有关企业调研。
一家外贸公司负责人说,上海近年来不断优化出口退税办理流程,企业从申报退税到收到款项只用了四五个工作日,极大提升了公司资金周转效率。但目前公司仍需保存纸质单证材料以备核验,每年纸张打印成本约8000元、仓储费约15600元。不知道单据查验能否用数字化方式进行?
“出口退税单证是重要退税依据。但随着技术发展,核验手段确实应该与时俱进。这个问题我们跟税务等部门再核一下。”督查组成员一边说一边记。
第六督查组在浙江发现,杭州通过“亲清在线”惠企平台,在线兑付政策红包。杭州一家公司今年收购了500多户茶农的10.5吨龙井,通过“亲清在线”平台申报收购奖励政策,只用了一天就获得了12.6万元的奖励。
记者注意到,今年各督查组注重加强协调联动,以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在“督”字上下功夫,在“帮”字上做文章。上海督查组与浙江、陕西、青海等督查组开展协调联动,将一地督查组促进降低电价政策红利传导至终端用户的创新做法,分享给另一地督查组,跨省份协助协调有关部门联合发文,让更多企业拥有更大政策获得感。
各地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督查过程中,各督查组通过明察暗访、一对一访谈、专题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情况,发现了许多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创新和实践。
上海是世界银行评价中国营商环境的样本城市之一。第四督查组发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通过全面优化审批业务办理流程、全面实行“容缺后补”等举措,创造了上海速度、临港速度。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从建厂到投产到量产,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第八督查组在河南发现,河南优化信用法治环境,疫情期间出台信用修复专项文件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全省累计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2208户。
第十一督查组在广东发现,广东借用科技力量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粤省事”“粤商通”等移动数字平台,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其中,“粤商通”平台推广794项高频涉企服务,集成了146类个人和企业电子证照,实现企业办事“指尖办”。
第九督查组在湖北发现,湖北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截至9月底,全省累计办理涉及“证照分离”改革业务23.66万件,惠及企业17.98万户。
真督实查,纠正破坏营商环境突出问题
当前在一些地方,有的干部“新官不理旧账”,有的设置各种隐形壁垒,有的把企业当“唐僧肉”。这些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让企业“叫苦连连”,也破坏了市场生态。
第三督查组督查发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有关部门在审批食品生产许可明细时,将《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的“干制食用菌”等自行标注了小项,如“干制食用菌(黑木耳)”,企业生产其他干制食用菌时还须另行提交申请表备案。督查组核实相关问题后,对此提出明确整改要求。牡丹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承诺,今后将严格按照新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审批,不再自行添加许可品种明细标注。对已标注小项的食品生产许可,不用再申请其他小项就能生产相关食品,企业可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申请删除许可品种明细标注,且不需要补充提供材料。
治理“新官不理旧账”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第二督查组在河北发现,2009年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国土局与一家民营企业签订合同,但未履约,违规占用民营企业土地十余年,也未对企业进行经济补偿。该县十年间换了3任书记、5任县长,历任领导均未对此给出明确解决意见,导致这起土地转让问题变成久悬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属于典型的“新官不理旧账”。
经督促协调,保定市顺平县表示对该历史遗留问题照单全收、立行立改,目前已与企业达成初步谅解备忘录,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将依法依规签订解决问题协议,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记者周颖、赵久龙、袁全、闫红心、齐雷杰、张骁、闫睿、牛少杰、顾小立、李平)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