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审生物安全法草案:明责权、划红线、防风险 两高一部作出全面系统规定 让正当防卫行为更有底气 遭遇“碰瓷”怎么办?两高一部发布的最新指导意见为你撑腰 中国科学院与斯里兰卡供水部签署双边合作备忘录补充协议 西藏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种数记录增至1072种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三部门“解码”稳定脱贫发力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压实责任保护“少年的你”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1例 其中本土病例1例在山东 评论:个别下调犯罪刑责年龄具有积极意义 评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蕴含多重社会价值 计划招录2.57万人!2021年度国考今起报名 三江源将全面完成国家公园改革目标任务 当地有何变化 从“吸附器”到“发动机”——深圳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 外交部就美国抹黑中国、加拿大“胁迫外交论”等答记者问 扫码看病、穿越问诊 “健康中国”有了摩登范儿 青岛疫情会否引发中国第二波疫情? 2021年国考时间安排可视疫情适当调整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九万里风鹏正举 海博会明日开幕 “天鲲号”“深海一号”对外开放参观 全国近三千万贫困老人按月领取基本养老待遇 “冒名顶替”入刑,是对公众关切的回应 中央农办专家:要尽快健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政策措施 2021年度“国考”将向重点人群倾斜 两高一部整治“碰瓷”对累犯依法从严惩处 第十一届“海洽会”开幕 专家为山东吸引亟需人才“支招” 紧中有序:河北各地多元防疫 筑牢首都“护城河” 【音画坊】一份不平凡的“答卷” 打造数据利用“高地” 重庆明确公共数据开放规则 中国芯片人才紧缺 专家:人才培养提速刻不容缓 每项工作都要求“百分百”,基层扛得动吗? 中国残疾人小康进程全面加快推进 总体好于预期 中方谈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充分反映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携手开放发展 共建陆海新通道 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中方: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 与会代表感言:深圳成就梦想 要永葆“闯”的精神 两高一部联合发文严惩“碰瓷” 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驳斥蓬佩奥言论:美国站在了国际社会的对立面 宁夏举行2020年最大规模校园招聘会 2021年国考将招录2.5万余人 聚焦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引领“知识型经济”发展正确方向 混合学习成趋势技术力量补差距 在线教育不“下线”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专利法修正案草案三审稿 2021年国考今起报名 542个部门招25726人 河南要求医疗机构实行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全覆盖 浙沪两地实现跨省市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 外教眼中的中国脱贫攻坚:“这是中国的一项伟大成就” 北京:对中高风险地区进京人员迅速排查、加强管控 杭州规划建设五大铁路枢纽系统,未来国内快递一天送达 第三届进博会特设12000平米公共卫生防疫专区,48家展商已签约 最全对比来了!iPhone12 VS 华为Mate40,你会选哪一个?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中国三审生物安全法草案:明责权、划红线、防风险

2020-10-15 09:31:32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电 (李纯 郭超凯)生物安全法草案正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三次审议。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这一法律草案的审议颇受关注。多位与会人员在参加分组审议时表示,要明确生物安全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大对生物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最大难题——如何“明责权”

分组审议中,多位与会人员表示,生物安全法草案涉及的部门、方面众多,建议明确生物安全工作的责任主体。

草案三审稿规定,列入监控范围的不明原因疾病的,应及时报告,并采取保护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振伟就此发问:“向谁报告?”他指出,这一问题应当予以明确,避免发生多头报告、责任不清。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超英也持有相同观点:“这个法律(草案)里有关部门特别多,在有些事项上,看不出来到底是一些什么部门。”他建议,相关工作还要更加明确、精细,比如增加按照职责分工的规定,“是这个系统的,我一下子就明白应该向谁备案”。

“生物安全最大的难题就是责任主体和执法主体,要确定很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指出,生物安全涉及众多部门,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能独立承担起管理任务和法律责任,但法律的执行需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责任主体和执法主体。他建议在草案通过后,国务院能够尽量明确责任主体、执法主体,压实责任、明确权力,使法律真正发挥作用。

加大惩处——突出“划红线”

草案三审稿建议增加对相应违法行为的处罚,加大处罚力度,明确民事责任,并对境外危害中国生物安全的有关违法行为予以惩治。

“上一次审议的时候,我和不少代表认为草案法律责任这一章的处罚太轻了,不足以震慑在生物安全方面的违法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孙建国表示,处罚加重后可能会影响生物技术的发展,但生物安全法是确保生物技术健康发展的前提。“虽然是‘双刃剑’,但并不矛盾。”

孙建国还注意到,草案三审稿对涉及法律责任的6条内容作出相应修正,加重了处罚。但这还不够,法律责任这一章的各条款还应进一步修改完善,否则“不足以震慑生物安全的违法行为”。

“我们称它为生物安全法,而不是生物促进法,就是为了突出红线底线概念。”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表示,制定生物安全法非常必要、及时,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行为有止。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划定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也是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落地实施——注重“防风险”

生物安全法草案经过两次审议修改,已经比较成熟。分组审议中,多位与会人员也谈到法律出台后的落地实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薇指出,生物安全法包含许多新事物,且技术性较强,需要社会予以了解。宣传的同时要进行专业性的司法解释。要营造法律实施的环境,加强相关法规、条例、办法和政策的对照修订,促进本法的实施和落地。“这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和法律的细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巍也指出,生物安全法草案提及的许多制度是首次出现。法律出台后,有关部门应当尽快研究,出台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包括相关标准和规程,使生物安全的法律制度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也便于法律的实施。

“这部法律出台以后,要加快制定修改相关法律和配套法规,在修改的过程中特别是要将风险预防原则贯彻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提醒我们:防控到位、措施有力,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环境、经济就会减少损失。“生物安全法治建设应该以风险预防为首要原则,要强调防患于未然。”(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