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石家庄9月29日电 (李茜 俱凝搏)28日,驱车在石家庄滹沱河畔缓慢行驶,一侧是清澈的河水,一侧是五颜六色的花海,偶尔还能看到成群的鸟儿从花海上飞过。还能停下车在网红打卡地拍照留念。
石家庄市民刘玉梅把和孩子在滹沱河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后引来众好友点赞。“甚至有人问我是不是去海边旅行了。”刘玉梅笑着说,以前滹沱河都是沙子、垃圾,当地人都绕着走,如今治理得好了,几乎每个周末都带孩子来,这里变成了本地人的骄傲。
据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指挥部透露,滹沱河生态修复一期、二期工程将于国庆节正式向公众开放,届时,民众可以沿景观路欣赏两岸“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滹沱美景。
“母亲河”重现生态之美
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历史上,滹沱河有许多名字。《礼记》称之为恶池,《水经注》称其滹沱。《名胜志》称:滹沱源出繁峙县东。文天祥曾说:“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宋朝人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中记载:“凡大河、漳水、滹沲……悉是浊流。”
滹沱河成了当地民众常去之地(资料图) 康晓亮 摄其实,“滹沱”名称就是取水流湍急、汹涌磅礴之意。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滹沱河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石家庄人眼里的“母亲河”慢慢改变了颜色——河道干涸断流,两岸土地沙化,植被树木稀疏,生物种类锐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一个丰水区域日渐向贫水区乃至荒水区发展。滹沱河从“母亲河”变成了当地的沙源地。
为改善滹沱河生态环境,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为重要抓手,高标准、高站位、大手笔谋划实施了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对黄壁庄水库大坝至深泽安平县界全长109公里滹沱河进行了高标准生态修复。
据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区管护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琰焱介绍,由于滹沱河两岸沙化严重,在河滩地做生态修复的一大难题就是要对土壤进行大量改良,而且要想景观有良好呈现,需要对植物进行筛选。他们便从400多种植物中选取了39种乔木、70多种灌木等乡土植物进行种植,不仅增加成活率,也降低了养护成本,然后重新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
28日,记者来到滹沱河“一号水面”。据悉这里是滹沱河最宽的地方。2019年南水北调工程向滹沱河及下游补水7亿立方米。曾经的沙源地变成了城市“加湿器”,改善了小环境,也有利于石家庄雾霾天气的治理。
据悉,滹沱河修复工程共分为三期实施,如今全长85公里的滹沱河生态修复一期、二期工程已于2020年8月底基本建成,两岸沿线“水清、岸绿、景美、花红”即将呈现在公众眼前。
生态改善带来“蝴蝶效应”
随着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不断深入,滹沱河沿线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实现了两岸土地的升值增值,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未来这一区域将面向雄安新区、承接京津产业和创新资源转移。可依托机场、高速、国道等交通优势,布局石家庄市“4+4”现代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并谋划绿色发展产业园区,使之与正定新区、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有效衔接,成为省会经济发展新引擎。
滹沱河治理能带动小气候改善(资料图) 康晓亮 摄据悉,当地依托滹沱河沿线大地景观建设,对滹沱河两岸农田进行土地流转,着力发展优质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形成规模效益,做强第一产业,优先发展特色精品小镇,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生态之美必定带动旅游业。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将改变石家庄东部平原区生态旅游资源缺乏的现状,并与石家庄平山、鹿泉、井陉、正定等地旅游景区串珠成线,构建起西有山水景、中有古城韵、东有田园色的旅游新格局。同时,通过打造滹沱河生态旅游景观轴线,培育优质特色旅游品牌,形成石家庄市新的旅游优势。
如今滹沱河北岸的正定古城每逢节假日便是当地民众必打卡的地方。石家庄市民牛青说,正定古城离市区很近,到滹沱河边看看风景,然后去古城里看看古建筑,吃一点特色美食,“疫情让我们无法走得太远,但是让我们发现了‘身边’的美景,也让孩子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文化。”
正如牛青所说。如今的滹沱河着力打造文化之河,突出滹沱河文化和沿线地域文化,规划建设子龙码头、城市轨迹等特色文化景观,使滹沱河成为展现石家庄历史文化、乡愁风情的重要窗口。让本地民众熟悉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
刘玉梅说,失而复得的“母亲河”又回来了,她希望所有人要珍惜,好好爱护这当下的美景。(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