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基层之治】贵阳龙井村:看民族旅游发展如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中新网贵阳9月29日电(记者 姜雨薇) 一条清澈的溪水缓缓流过村里,人们在这里洗菜、淘米;充满布依族特色的酿米酒、豆面染布、簸箕画、刺绣……9月28日,记者跟随“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龙井里的水清澈甘洌,行人路过古井时经常会取瓢饮水解渴。姜雨薇 摄龙井村是个有着500年历史的传统布依族村寨,龙姓村民占60%,村里有一口至今仍源源不断流淌着清澈甘甜井水的古井,因而得名“龙井”。
龙井村能有如今干净靓丽的容颜,来之不易。在村民龙启华的记忆里,过去的村寨可不是这般模样:一条进村路坑坑洼洼,天晴一身灰,下雨两腿泥,井水里时常漂浮着腐烂的菜叶子,让他至今难忘。
为有力推动乡村基层组织建设,龙井村积极推进文明村创建活动,制定了一系列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村寨经济,对村容村貌进行大力整改,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依托村寨优势,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和一个村集体公司,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使村民在乡村振兴中获得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村民家中在制作米酒。姜雨薇 摄村民陈飞燕说:“现在乡村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年轻人思想觉悟高,外出打工还不如返乡创业、做点小生意,很多村民都在家门口开起了民宿。”说完,陈飞燕朝村口处指了一下,介绍道:“我们的‘民宿一条街’还在装修中,按照整体的旅游规划逐步在完善,以后还会有‘非遗一条街’,展示我们布依族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周边商品等。村寨环境越来越好,整个村子治理得越来越规范,街貌也焕然一新。”
郝忠莲展示“豆染”工艺。姜雨薇 摄穿过宁静的村庄,记者在一座装潢古朴的房屋里见到了一位正在做豆面印染的阿姨郝忠莲,她是一名非遗技艺师,印染、刺绣,这些传统技艺她样样在行,并且还传授给了她的女儿张婷婷。如今,张婷婷不仅是贵州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还创立了自己的民族品牌,成为贵阳市非物质文化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基地负责人。平时,她不仅进学校教学,也到贫困户家授业,努力传播传统民族手工艺。
据了解,龙井村的主要经济产业有种植业、酿酒业、石材加工等。目前,全村组织租用40余栋闲置农房进行招商,发展民宿24户(80余个房间),80%家庭做起了布依米酒酿酒产业,开办农家乐11家(正式营业5家),国家艺术基金布依山歌传承人5名,拟建设布依文化传习(体验)馆12个。(完)
【编辑:李季】